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课件PPT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唐代又是中华民族诗歌最为鼎盛的时代,优秀的诗歌即是诗人心志胸怀的体现,更是我们窥探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1.把握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2.了解作者,掌握诗歌主要内容,理解诗意及作者的思想情感。3.学会运用一般的诗歌鉴赏方法:诵读——理解(译读)——品析。学习目标: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学习目标1.了解写作的背景,熟记介绍。2.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3.体味诗中所流露出来的孤单寂寞悲哀的情绪。登幽州台歌——文学常识选自《陈伯玉集》。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现四川)人。唐代诗人。年轻时性格豪爽。二十四岁中进士,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直言敢谏,多切中时弊。三十六七岁时随建安王东征契丹,所提建议不被采纳,反而受到降职处分。三十八岁解职还乡,被县令段简陷害,死于狱中,时年四十一岁。于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有《陈伯玉集》传世大。据史料记载,《登幽州台歌》作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当时陈子昂已35岁,陈子昂自入仕之日(武后至元年,公元684年)起,一直关心国家政事,心系民生疾苦,屡次上书言政,但武后却将主要精力花在权力之争和维护自己的帝位方面,将国家的治理和建设摆在无足轻重的位置,对陈子昂宠而不用。即使陈子昂有卓越的政治才华,却无从施展。写作背景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陈子昂的雄心壮志大受打击,政治理想几近幻灭,在抑郁怨愤的心境下出征回师后,独自登临历史遗迹幽州台,慷慨悲吟,写下《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和《登幽州台歌》等诗篇,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写作背景登幽州台歌——背景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为战国燕昭王所建,故址在今北京市西南的大兴县,当时是战国时候燕国的国都。燕昭王在公元前213年执政后,励精图治,广招贤士(有将有德有才之人),为了使原来国势衰败的燕国逐渐强大起来,燕昭王建黄金台,置金于黄金台上,延请天下奇士,很快就招到了乐毅等贤能之人,国家迅速强大,后来乐毅带领大军攻打齐国,攻陷了齐国七十多座城池,使齐国几乎灭亡。那么作者为什么要登上幽州台,而不登其它高楼呢?背景意义:对于我国封建历史上数之不尽的怀才不遇的文人,燕昭王和黄金台都有非常重要的象征意义。陈子昂非常仰慕燕昭王这样的圣明君王,深恨自己生不逢时,不能趋归燕昭王这样的明君麾下建功立业!这首诗唱出了历代仁人志士壮志难酬的忧愤,知遇难逢的孤独,时不我待的焦灼,悲怆中激荡着豪情,质朴中蕴含的深思,成为一首震慑人心的千古绝唱。朗读指导10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表达了诗人生不逢时的不平之气;后两节各增加了一个虚词,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缓流畅,表现了无可奈何的悲愤之情。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语调:痛苦、孤独;语速:低沉、缓慢;重音:不见、悠悠、怆然、涕下。登幽州台歌——注解前—向前看后—往后看古人—这里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来者—后来的贤明君主念—怀想,想到悠悠—长远的意思独—独自,孤单寂寞怆chuàng然—悲伤的样子。涕—眼泪。12登幽州台歌——古诗译文131.往前面看已经看不着知人善任的君王了2.向后也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3.想到天地是那样广大4.独自悲伤地流下了眼泪。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从时间的角度表现主人公的孤独。想到自己怀才不遇,屡受挫折,求贤主而不得,欲报国而无门,不禁悲从中来,感慨万端。集中反映了诗人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慨叹。登幽州台歌——鉴赏14古人:古代的人。主要指古代知人善任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后来的人。主要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登幽州台歌——鉴赏15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两句从空间角度表现了主人公的孤独。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把个人放置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诗人寂寞地站在这个时间和空间的交汇处,感慨天地悠悠,叹息知音难求。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从空间角度表现主人公的的孤独。赏析“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16“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阔。把人置于无边宇宙的背景中,衬托出人的孤单渺小,从而产生一种苍茫孤独感。赏析“独”的表达效果。末句的“独”字,与前两句相呼应,进一层点明了自己内心的孤寂与辛酸深化了意境,又突出了诗人卓然特立的孤傲。强化了诗的风骨这种强烈的情怀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课件PPT
上一篇: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望岳》课件    下一篇: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之《望岳》课件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