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古代诗歌五首:望岳课件42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望岳——杜甫WANGYUE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和诗歌特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2、分析景物意象,了解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3、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学习他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教学目标导入同学们,我们国家山河秀丽,景色优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单说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谁最有名呢?那当然是“五岳”,因为有语云:“五岳归来不看山。”那在五岳之中谁的名气最大呢?那当然是五岳之首——泰山,“泰山归来不看岳”呀!今天我们就一起领略一下杜甫笔下的泰山是如何一番景色!五岳东岳泰山(位于山东)(位于陕西)(位于山西)(位于湖南)(位于河南)一、作者简介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唐肃宗时,官左拾遗,世又称杜拾遗。后曾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其诗沉郁顿挫。有《杜工部集》传世。杜甫生活在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代表作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及“三吏”“三别”等。杜甫生平【公元712-770】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望岳》即作于此时期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四至四十八岁)《春望》“三吏”“三别”等均作于此时期“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夜喜雨》等作于此时期二、对话作者背景杜甫20—35岁时曾遍游中国的大江南北。进入青年时代后,诗人又开始漫游四方。他经过淮阴、扬州、渡过长江,先后游览了金陵、姑苏等地,在这次长达四年的漫游中,杜甫不但对祖国的锦绣河山加深了认识,而且对祖国的灿烂文化加深了理解。忘情于山水之间,诗人豪迈的胸襟得到释放,锐意进取之心充盈着他的诗歌。直到开元二十三年,诗人才回到洛阳赴京兆贡举。应试落第,诗人也并不在意,又于开元二十四年(736)开始了齐赵之游,《望岳》这组诗就是在他24岁时写成的。这组诗共三首,分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书上这首诗即东岳泰山,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壮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泰山古称岱山,又称岱宗,位于山东省中部,总面积426平方公里,主峰太皇顶海拔1532.8米,山势雄雄伟壮丽,气势磅礴,名胜古迹众多,有“五岳独尊”之誉。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fúzì课文朗读liǎo读准字音dài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课文朗读读出节奏看节奏认体裁:—古体诗律诗要求押平声韵.古代的发音跟现在不一样,你基本可以认为,汉语拼音的第一、第二声是平声,第三、第四声是仄声.押韵的意思,简单地说,就是每首诗的第二、四、六、八句的最末一个字,必须韵母相同.比如《望岳》中相应的“了”、“晓”、“鸟”、“小”,韵母都是iao,这就是押韵.但是这四个字都是第三声,是属于仄声,所以押的是仄声韵.更严格地说,律诗还要求每一句不同位置上的字都符合平声或者仄声,标准句型有四句: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望岳》既不符合平仄格律,又不押平声韵,当然就不是律诗了.古体诗相对格律诗而言不讲究平仄押韵宽松可随意转韵句数不限分五言、七言、乐府生生对话1.给下列标红字注音(1)岱宗()(2)昏晓()(3)决眦()2.结合课下注释,解释下列词语。(1)岱宗:(2)未了:(3)造化:(4)钟:(5)神秀:(6)荡胸:(7)曾:(8)眦:(9)会当:(10)凌绝顶:dàizōnghūnxiǎojuézì指泰山不尽天地、大自然。聚集神奇秀丽曾,同“层”。眼眶终当,会要。使心胸震荡。登上泰山的顶峰。凌,登上。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泰山的景象怎么样?泰山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品读诗意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的是“望”而不是“登”(《望岳》)诗中作者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伟大抱负,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豪迈的朝气。1、课文是写作者登泰山的见闻感受吗?对诗的内容你有怎样的理解?课文分析诗

 

古代诗歌五首:望岳课件42
上一篇:古代诗歌五首——登飞来峰课件34    下一篇: 古代诗歌五首:游山西村课件PPT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