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己亥杂诗》教案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己亥杂诗(其五)》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把握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2.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3.感悟诗人所表达的情感。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教学重点1.把握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2.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3.感悟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2.感悟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准备1.教师:制作相关课件。2.学生:熟读诗歌;搜集和作者有关的资料。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清道光十九年(1839),这一年,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这一年,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一年,力主改革时弊的龚自珍愤然辞官南下,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在了315首日记体组诗中;这一年是1839年,道光19年,农历己亥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龚自珍写于己亥年的杂诗当中的一首。二、自我研学1.作者简介。龚自珍(1792~1841),号定盒,清代思想家、文学家。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道光进士,官礼部主事。学务博览,重经世济民,著有《龚自珍全集》。《病梅馆记》和《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皆为其代表作。他被誉龚自珍(1792~1841),号定盒,清代思想家、文学家。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道光进士,官礼部主事。学务博览,重经世济民,著有《龚自珍全集》。《病梅馆记》和《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皆为其代表作。他被誉为古代的最后一位和近代的最初一位杰出诗人,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地位。2.背景介绍。《己亥杂诗(其五)》:清宣宗道光十九年(1839)即己亥年,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前一年,英国利用鸦片入侵,朝廷分为主战与主和两派。龚自珍越位言事,竭力主战,因而“忤其长官,赋归来”。他辞官南归,后又北上迎取眷属,在往返途中创作了大型组诗《己亥杂诗》。三、整体感知1.朗读诗歌,用“/”划出诗句的节奏。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2.理解诗意。浩荡:这里形容愁绪无边无际的样子。吟鞭:诗人的马鞭。吟,指吟诗。天涯:天边,形容很远的地方。落红:落花。译文:满怀离愁看着太阳西下,诗人的马鞭向东一指,前面便是海角天涯。落花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它化作春泥后滋养了更多花儿。四、合作探究1.赏析: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一、二句叙事抒情,写龚自珍报国无门,终于辞官回归杭州故里,心情十分苦闷。用“浩荡”来形容愁之深、之久,用夕阳西斜来烘托离愁,更为愁绪抹上了一层浓重的色彩,强化了诗人离京时的眷恋、怅惘、失落、孤独的情怀。第二句具体可理解为:甩响马鞭,奔向遥远的天涯,从此和朝廷天各一方,决然离开京城,湮没于滚滚红尘之中。2.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后两句比喻明志。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3.诗中写了诗人的几种感情?主要写了诗人的两种感情。一是离别之感。诗人因为敢于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危机和统治集团的专横腐朽,所以受到排挤,仕途遇到挫折,不得不离开京城,奔向遥远的南方,心情是愁苦郁闷的。二是诗人并未一蹶不振,相反,他要投身更广阔的天地,进行新的奋斗,表现了其不忘报国、为国家贡献自己毕生精力的精神。五、课堂小结本诗是龚自珍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诗的含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写黯淡的前途迫使他挥鞭远离京师,抒发了诗人离京南返时的愁绪。另一方面表达了诗人虽已辞官远赴天涯,但不甘退伏,憧憬未来有机会还要为国效力的决心,流露了作者效忠朝廷与国家的深沉丰富的思想感情。全诗寄情于物,形象贴切,浑然一体,感人至深。六、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诗歌。2.积累写“落花”的诗句。3.阐明以下诗句所蕴含的哲理或诗人的思想情感。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板书设计《己亥杂诗》叙事抒情:离开京城,远离朝廷——愁绪万千比喻明志:落红——自己的身世花——朝廷(社会、国家)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不甘沉沦不畏挫折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己亥杂诗》教案
上一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第22课《伟大的悲剧》教案    下一篇: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游山西村》教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