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同步练习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同步练习一(附答案))一、选择题阅读《阿长与〈山海经〉》中的节选文字,完成以下小题。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1.选文所流露的情感不正确的一项是()A.敬佩爱戴B.惊讶恐惧C.内疚同情D.思念感激2.联系全文看,阿长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下列概述最为准确的一项是()A.阿长是一个没有文化、粗俗、好事的人。B.阿长是一个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的人。C.阿长是一个懂得许多规矩、烦琐之至的人,但有时也是一个具有大神力的人。D.阿长是一个很不幸,但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是一个热情、朴实,但又不是十全十美的人。3.对选文最后一段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寄托了作者对长妈妈深沉的怀念之情。B.从全文看,作者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此结尾对阿长的“扬”达到了顶点。C.地神是黑暗而又仁厚的,“我”祈祷神灵保佑,让阿长的灵魂得以永安。D.此句不仅归纳了全文、升华了中心,还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凝聚力。4.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中的“确有伟大的神力”是“我”对阿长由衷的称颂。B.文章不写阿长买书的过程是为了给读者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C.“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这番心理描写表明作者对阿长的关心询问并未放在心上,但并无瞧不起她,轻视她的意思。D.“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一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作者当时震惊的情态。5.文段中画横线句子所采用的表达方式是()A.记叙B.说明C.抒情D.议论6.文中写叔祖的“疏懒”,写别人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运用的表现手法是()A.侧面烘托B.欲扬先抑C.对比反衬D.前后呼应7.对本文题目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将阿长这个不识字的劳动妇女与历史名著《山海经》联系起来,看似矛盾,实则令人好奇,引发读者阅读兴趣。B.作者称“长妈妈”为阿长,显然是因为儿童时期讨厌她的缘故,到了中年这种情绪仍未消除。C.用“阿长”称呼,名副其实,表示文章的一半是抑笔。D.题目用的是作者46岁写作时的口气,用阿长称呼很合适。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各题。上帝住在一个老妇人的篮子里我在中学读书的日子距今已有好多好多年了,但当时所做的一次作业却永远留在我脑海深处。那回,我们班被布置去写写某个70岁以上的人,为此,我决定去拜访一家护理院。我先到办公室,解释了我的任务,那儿的负责人告诉我可到6号房去。透过敞开的门我看到,这间屋子里有一张床、一把椅子,墙上还挂着一幅画,画上是一枝玫瑰。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妇人坐在椅子里,正专心地编织着什么。我敲了敲门,她抬头四转寻找,并眯起眼问:“谁?”“我被布置写一篇有关老年人的文章作为学校作业。”我紧张地说明。“请进,”她停止编织并拍了拍床,“坐这儿。”我坐下了,这老妇人又回到了她的编织工作中去。“您在织什么?”我问。“上帝在我的篮子里。”她回答。我稍稍提高了点儿说话的声音:“您在织什么东西?”她再次停下手,看着我微笑着回答:“上帝在我的篮子里。”我环顾了一下整个房间,然后将目光钻到她装绒线和织物的竹篮里,试图能窥见一点上帝的影踪。“噢,是的,他就在那儿,”她说,“我一直祈祷他来,他就来了。”老妇人重又回到她的编织工作中去,再也不说任何一句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同步练习
上一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题    下一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检测卷15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