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同步练习11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一选择题1.“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中的“七雄”是指()A.齐、楚、秦、燕、赵、魏、韩B.楚、秦、赵、宋、魏、齐、韩C.晋、楚、齐、韩、赵、燕、魏D.吴、魏、燕、赵、楚、秦、韩2.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竞相改革成为时代风潮。推动这一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B.个体小农的出现C.百家争鸣的影响D.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3.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其中秦国的变法成效最大,使秦国一跃成为最富强的诸侯国,在秦国实行变法的是()A.商鞅B.李冰C.秦穆公D.晋文公4.战国时期,由李冰主持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著名水利工程是()A.永济渠B.郑国渠C.都江堰D.大运河5.诗人岑参在《石犀》诗中说:“江水初荡潏(yù),蜀人几为鱼……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李太守”的主要贡献是()A.治理黄河B.修筑都江堰C.奖励耕战D.发明水排6.毛泽东对商鞅评价很高,说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的伟大政治家……可以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彻底的改革家,他的改革不仅限于当时,更影响了中国数千年”。商鞅的变法内容中,直接促进封建经济发展的措施有()①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②建立县制③奖励军功④鼓励耕织A.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④7.从春秋争霸到战国七雄,历史发展呈现的趋势是()A.诸侯国的割据混战日益扩大B.人民遭受的灾难更加深重C.历史向着统一的方向发展D.诸侯国的数量越来越多8.《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这反映了商鞅变法()A.注重法治,稳定社会秩序B.承认土地私有,发展经济C.推行县制,便于国家管理D.推动民族交融,富国强兵9.近代学者梁启超在《中国六大政治家》中,将商鞅列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触动旧贵族利益的是()A.推行县制B.奖励军功C.奖励生产D.承认土地私有10.一位同学参观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时看到,都江鱼嘴把江水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的江水流入宝瓶口。这座水利工程的主要作用是()A.沟通了长江和珠江水系B.促进了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C.疏导洪水,灌溉了成都平原D.将南方的粮食运到北方二非选择题1.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1)春秋时期,诸侯国已经放弃“尊王攘夷”的旗号,而是各自为政,扩充军队,相互之间不断展开战争。【】(2)商鞅是战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他所开创的变法大业使齐国国力大增,顺应了历史的潮流。【】(3)商鞅主持修建的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充分反映了我国人民的智慧。2.战国时期,七雄逐鹿中原,干戈不息,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但在动荡不安的社会局势下,秦国的强兵富国之梦逐渐得以实现。【逐鹿中原统一梦】战国七雄示意图【力主改革富强梦】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废除)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秦以前的旧制度)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造福千秋发展梦】材料二:岷山乡梓、柏、大竹,颓随水流,坐致材木,功省用饶。又灌溉三都,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堵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1)图示中的数字所代表的国家名称分别是什么?(2)战国七雄的兼并战争中发生的著名战役有哪些?最终实力最强的是哪一诸侯国?(3)上述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次变法事件?这次变法起到了什么作用?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发?(4)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水利工程?是谁主持修建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更合理地保护和使用它?请你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参考答案一选择题AAACBDCABC二非选择题1.(1)×改正:“春秋”改为“战国”。(2)×改正:“齐国”改为“秦国”。×改正:“商鞅”改为“李冰”。2.1)①齐国;②楚国;③秦国;④燕国。2)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秦国。3)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适时改革、变法,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国家的进步。4)都江堰。秦国蜀郡郡守李冰。及时清理河道,加固堤坝,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及时对都江堰进行修缮等。(言之有理即可)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同步练习11
上一篇: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练习题    下一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练习10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