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练习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1.春秋时期“它”曾称霸中原,但到战国时“它”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它”是()A.楚 B.秦 C.晋 D.齐2.下图是学习战国七雄时,小明同学制作的各国位置示意图,其中齐国的位置应是()/3.“它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此场战役,发生于最有实力统一全国的秦赵两国之间,结果使赵国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令秦国国力大幅度超越同时代各国,极大地加速了秦国统一全国的进程。”这场战役是()A.马陵之战 B.长平之战C.涿鹿之战 D.桂陵之战4.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其变法的直接目的是()A.促进生产力发展 B.实现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C.缓和社会矛盾 D.增强东周王室实力5.在公元前356年后的秦国,一个农民想获得爵位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当兵,在战场上杀敌立功,这得益于()A.管仲改革 B.商鞅变法 C.盘庚迁殷 D.田氏代齐6.据《史记》载:“(商鞅)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商鞅此举()A.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B.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C.保护了世袭贵族的利益 D.加大了地方长官的权力7.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都江堰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材料充分肯定了都江堰在哪方面的作用()A.防洪、灌溉 B.抗震C.排沙 D.水运8.作家余秋雨曾写道:“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这个“了不起的工程”()①修建于西周时期②由李冰主持修建③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④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9.根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诸侯国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A.国家之间争夺激烈 B.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C.国家逐步走向统一 D.弱肉强食,适者生存10.“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在这一思想推动下发生的历史事件出现在下列哪一阶段()/11.2019·桂林市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命蜀守李冰壅(堵塞)江水作坝,穿二江以通船,灌三郡之田亩,使四川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材料二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战国策·秦策三》(1)写出材料一中李冰为“壅江水”而修建的水利工程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水利工程的作用。(不能摘抄原文,2分)(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有什么作用?(不能摘抄原文,2分)(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总结促进农业发展的经验。 参考答案与部分提示1.C2.A3.B公元前260年,秦国和赵国在长平展开决战,赵军主帅赵括只会纸上谈兵,结果不听部下劝告,陷入秦军重围,赵军全军覆灭。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法抵御秦国的攻势。所以材料中的战役是长平之战。故选B。4.B5.B6.B本题考查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在政治方面的措施之一是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该措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故选B。7.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郡守李冰在岷江上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它是一项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A符合题意。8.D9.C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争的史实。从题干中的数字,我们可以看出诸侯国的数量在不断减少,减少的原因是强国吞并了一些弱小的国家。强国每吞并一个弱小的国家,它的疆域就会扩大。这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国家逐步走向统一。故选C项。10.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商鞅变法的思想。商鞅变法发生在公元前356年,属于公元前4世纪。11.(1)都江堰。作用: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2)商鞅变法。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3)注意兴修水利;进行改革;等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练习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文化同步练习(无答案)    下一篇: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同步练习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