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同步练习14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7课战国时期社会的变化1.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A.奴隶制开始瓦解 B.封建制度确立C.生产力飞速发展 D.诸侯兼并争霸2.《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遂灭商君之家.”这段材料说明A.商鞅变法失败的原因是触犯了奴隶主贵族利益B.社会改革必须顺应历史潮流C.太子即位后顺应民心处死商鞅D.改革可能遇到重重阻力,会付出沉重代价3.下列内容中不属于商鞅变法内容的是A.迁都洛阳B.重农抑商C.奖励军功D.严明法令4.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次改革。有人评价这次变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A.加强刑罚B.奖励生产C.推行县制D.奖励军功5.改革变法是我国由奴隶社会进人封建社会的重要途径。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于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秦朝时期D.西汉时期6.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富强。”这段材料不能说明A.秦孝公重用商鞅B.商鞅变法加快了民族大融合的进程C.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民强D.商鞅变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7.中国封建社会历时两千多年,以下哪次变革曾颁布法令: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建立县制……,推动了本国封建制度的确立?A.商鞅变法B.秦始皇改制C.汉武帝罢黜百家D.孝文帝改革8.据巴蜀文化研究专家冯广宏考证,李冰在公元前273年前后担任蜀守,并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据图1判断,公元前273年属于A.公元前3世纪前期 B.公元前3世纪后期C.公元前2世纪前期 D.公元前2世纪后期9.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变法推动了社会进步,其中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的社会改革是A.尊王攘夷B.百家争鸣C.实行分封制D.商鞅变法10.《史记》载:“(孝公)有囊括四海之意……。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可见“商君”属于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11.改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下列情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吏。据此判断这户人家可能生活在A.秦国B.韩国C.楚国D.燕国12.修筑于战国时期,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B.灵渠C.大运河D.长城13.战国历史的特点,一是“乱”,二是“变”。以下各项中,不属于战国历史的是()A.商鞅变法B.长平之战C.楚庄王称霸中原D.合纵与连横第7课《战国时期社会的变化》参考答案1.D2.D3.A4.D5.B6.B7.A8.A9.D10.C11.A12.A13.C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同步练习14
上一篇: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同步练习12    下一篇: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期末复习题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