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练习13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1.四川某地二王庙的大殿有一副对联“六字炳干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对联中的“此公”主持修建的防洪灌溉工程是()A.郑国渠B.都江堰C.灵渠D.大运河2.战国时期,由李冰主持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著名水利工程是()A.永济渠B.郑国渠C.都江堰D.大运河3.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力飞跃发展的重要阶段是()A.20万年前B.距今10000年左右C.春秋战国时期D.北朝时期4.对题2图所示秦国有关信息,理解正确的是()A.商鞅变法成效显著B.分封制基本瓦C.诸侯混战破坏经济D.改革图强成为风潮5.“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A.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B.都江堰的修建C.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并进一步推广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6.诗人岑参在《石犀》诗中说:“江水初荡潏(yù),蜀人几为鱼……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李太守”的主要贡献是()A.治理黄河B.修筑都江堰C.奖励耕战D.发明水排7.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其中秦国的变法成效最大,使秦国跃成为最富强的诸侯国在秦国实行变法的是()A.商鞅B.李冰C.秦穆公D.晋文公8.“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该材料反映的是()A.李悝变法B.吴起变法C.商鞅变法D.孝文帝改革9.图2是文物铜方量的图片。其铭文中记载了公元前344年12月,大良造(爵位)鞅。定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的容积为一升。该文物可实证()A.商朝青铜工艺高超B.商鞅废除井田制C.商鞅维护贵族特权D.商鞅统一度量衡10.“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上述材料描述的我国古代伟大工程是()A.大运河B.万里长城C.都江堰D.故宫1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战国时期铁犁铧的使用是耕作技术的一大进步②商鞅变法时奖励生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③大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④宋代时期石油的开采量居世界第一,成为主要燃料。A.①②③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2.图1所示内容是()A.都江堰B.长城C.大运河D.北京城13.2.战国中后期,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合众弱以攻一强”、“事一强以攻众弱”的历史现象,其中的“一强”是指()A.秦B.吴C.楚D.越14.(2019·宜宾·模拟)1.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有利于直接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是()A.承认土地私有 B.建立县制 C.奖励军功 D.奖励耕织15.(2019·赤峰·模拟)2.秦惠文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亡途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店主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人住宿,就要连坐,商鞅因此无可奈何。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了()A.变法违背民意B.变法深入贯彻C.变法遇到阻力D.变法宣告失败16.(2019·菏泽·模拟)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战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右图)(1)据材料一图,请分别写出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东和最南的诸侯国的名称。据材料一图及所特点。材料二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个诸侯国,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初期还有十几个诸侯国,至秦国扫六合,实现了“四海一”。(2)从材料二看,最后竺挚了“四海一”的是哪一诸侯国?为该诸侯国实现“四海一言”奠定了基础的是哪一历史事件?(3)材料二中史书记载的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什么趋势?17.(2019·天津·模拟)阅读材料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材料一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材料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史记·商君列传》请回答:(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其主要措施。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练习13
上一篇: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步练习附答案    下一篇: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练习有答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