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导学案11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学教目标】1.了解战国七雄、商鞅变法等基本史实;感知战国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趋势。辩证地认识战国时期诸侯的兼并战争。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2.通过材料研读,学会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通过商鞅变法内容的学习,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商鞅变法在制度上的破旧立新及其对秦国强大所起的作用。3.学习商鞅不畏强权、勇于改革的精神,认识到改革促进国家强大和社会进步。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创新和朴素的环保意识,认识这一工程,培养爱国情怀和国家认同感。【教学重难点】重点:战国七雄和商鞅变法难点: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一、自主学习:初读教材、勾划要点、完成填空:战国时期年代起讫开始标志结束标志政治特点战国七雄战争特点商鞅变法变法背景经济:政治:变法目的支持者时间变法内容政治作用经济军事变法意义都江堰时间主持者地点主体工程功能修建意义探究一:根据材料分析战国时期的战争特点有哪些信息一:春秋时期的战争,战幕一开,胜败立定;战场也受限于狭小且平坦的作战地区;而齐桓公称霸的时候凭借的只是500辆战车。信息二:战国时期的作战时间从数月延长到数年,战线延长绵亘。而战国末期,一次大战就要动员和布阵几万辆战车。——《西周春秋与战国军事战争比较研究,杨德权,2012年》探究二:料一:“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战国策?秦策》材料二: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五月而秦孝公卒……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商君虽死,而秦卒行其法。——以上均摘自《史记·商君列传》(1)请一位同学讲讲成语“徙木立信”的故事,并结合材料一分析商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2)根据材料二分析,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3)请在第二题的基础上继续分析商鞅变法的成功/失败的原因。三、练习巩固1.从春秋争霸到战国七雄,历史发展呈现的趋势是()A.诸侯国的割据混战日益扩大 B.人民遭受的灾难更加深重C.历史向着统一的方向发展 D.诸侯国的数量越来越多2.对题1图所示秦国有关信息,理解正确的是()题1图A.商鞅变法成效显著B.分封制基本瓦解C.诸侯混战破坏经济D.改革图强成为风潮3.四川某地二王庙的大殿有一副对联“六字炳干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对联中的“此公”主持修建的防洪灌溉工程是()A.郑国渠B.都江堰C.灵渠D.大运河4.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力飞跃发展的重要阶段是()A.20万年前B.距今10000年左右C.春秋战国时期D.北朝时期5.“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A.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B.都江堰的修建C.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并进一步推广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6.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主持变法的是()A.管仲B.商鞅C.王莽D.张角7.图2是文物铜方量的图片。其铭文中记载了公元前344年12月,大良造(爵位)鞅。定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的容积为一升。该文物可实证()A.商朝青铜工艺高超B.商鞅废除井田制C.商鞅维护贵族特权D.商鞅统一度量衡8.《史记》记载,秦国旧贵族对惠文王说:“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这从另一角度说明()A.商鞅变法得到秦国各阶层的拥护B.“商君之法”在秦国已深入民心C.商鞅变法给人民带来的好处最多D.商鞅的地位超过了秦王9.有关商鞅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变法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②商鞅被杀说明改革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③“奖励军功,并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是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④废除了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0.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战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下图)(1)据材料一图,请分别写出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东和最南的诸侯国的名称及归纳战国时代特点。材料二: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个诸侯国,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初期还有十几个诸侯国,至秦国扫六合,实现了“四海一”。(2)从材料二看,最后实现了“四海一”的是哪一诸侯国?为该诸侯国实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导学案11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战国时期社会变化导学案(无答案)    下一篇: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学案(无答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