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部编版七年级上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8课百家争鸣老子:也称老聃,姓李名耳,春秋时期楚国人,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老子的思想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老子》书影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德经》以柔克刚、以弱胜强——“弱者道之用”辨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但可以互相转化;守静可以以弱胜强。老子的政治主张:“小国寡民”“无为而治”“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常使民无知无欲,使知者不敢为,则无不治.”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孔子问礼图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世尊称为“圣人”孔子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其身世对他的思想形成有着重大的影响。《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长九尺六寸,俗谓长人而异之。”孔子和儒家学说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它强调调和矛盾。处理人际关系的根本是要彼此尊重对方的人格,要求人们互相敬爱,谦让和睦相处。政治思想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不学礼,无以立。”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xi),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狭义:周礼,即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恢复周礼主张贵贱有序反映了孔子在政治上的保守性广义:总的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供)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德治”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体现了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哲学思想——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孔子曾周游列国,游说诸侯,希望大家尊守周礼,讲仁、信,重建社会秩序。有教无类。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中人以下,不可语上也。学而不厌,诲(毁)人不倦。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朝闻道,夕死可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教育思想办学思想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孔子还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等书籍,统称“六经”。孔子死后,其弟子将其言论编印成书,曰《论语》。这成为儒家思想的基础。文化贡献孔子故居曲阜孔庙孔子学院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墨子庄子韩非战国时期的主要代表学说兼爱、非攻、节俭、贤人治国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人格独立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墨子》《孟子》《庄子》《韩非子》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荀子孟子《荀子》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反对非正义战争诸子百家——百家争鸣“百家”泛指数量多;“争鸣”指争论和辩难。“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的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百家争鸣在前期和中期,主要表现为争鸣,后期表现为合流,争鸣是在争鸣中吸收,吸收是为了更好地争鸣。争鸣只是探讨问题,合流才是向解决问题迈进。探究:“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原因1、经济上: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3、阶级关系:士阶层的崛起;4、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科技文化发展。社会大变革墨子战国“兼爱”、“非攻”、“尚贤”“节俭”墨家学派创始人三、百家争鸣孟子战国1、“仁政”;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3、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儒家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荀子战国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庄子战国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韩非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战国影响诸子百家——百家争鸣中考真题演练1.(2020·江西省·1)他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他代表的学派是A.道家

 

部编版七年级上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
上一篇: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含视频素材    下一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2.8百家争鸣课件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