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8课百家争鸣导入新课复习回顾夏朝商朝周朝西周东周(前1046年——前771年)(公元前770—前476年)——奴隶社会瓦解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前2070年——前1600年)(前1600年——前1046年)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导入新课大家知道他们是谁吗?学习目标导入新课1.了解老子和他的辩证思想。孔子及其学说。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2.掌握孔子在教育和文化上的贡献。诸子百家的言论。3.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讲授新课老子老子是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姓李名耳,做过周朝的史官,管理王室的藏书。他学识渊博,据说孔子曾向他请教过很多问题。一、讲授新课历史地位: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思想:1、顺应自然2、世间事物都有对立面;双方可以相互转化;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3、政治上“无为而治”学说记录:《道德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同学讲故事引导探究讲授新课《道德经》书影朴素辩证法思想: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双面性!对立面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以柔克刚。难——长——高——强——前——生——易短矮弱后死二、孔子和儒家学说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代表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之一。讲授新课儒家学派创始人。历史地位:历史贡献:1.核心思想“仁”,提出“仁者爱人”2.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克己复礼”主张“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大思想家大教育家1.创办私学,广收门徒,学在民间2.主张“有教无类”3.采用“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历史影响:《论语》儒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讲授新课山东曲阜孔庙、孔府、孔林全景三、百家争鸣什么是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讲授新课“百家争鸣”指各家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针对社会问题,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以期待统治者采用。各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他们相互诘难,相互影响,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被称为“百家争鸣”。变法、动荡人才准备现实需要原因讲授新课“诸子百家”主要指哪些学派?各派代表人物有哪些?讲授新课孟子孔子墨子庄子韩非子墨家法家儒家老子道家墨子战国“兼爱”、“非攻”、“尚贤”“节俭”墨家学派创始人战国1、“仁政”;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3、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4、性善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儒家材料研读你认为孟子的这段话体现了什么精神?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这是强调做人不卑不亢,应有坚定立场,坚强意志,不屈不挠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荀子战国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性恶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庄子战国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韩非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战国百家争鸣的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讲授新课讲授新课你主张用哪家学派来管理班级?结合本班实际,或运用儒家思想教育观点,或运用法家严格惩罚观点,或运用道家自我觉悟观点,就班风建设提出自己的建议。课堂小结儒家孔子以法治国道家庄子爱人法家孟子顺民心墨家墨子仁政兵家孙武兼爱、非攻老子知己知彼韩非朴素的辨证法1、伴随中国的和平崛起,全球兴起了一股中国文化热,如全球祭孔。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其思想核心是()A“仁”的思想B.“兼爱”的思想C.“非攻”的思想D.“无为”的思想。2、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言行被记录在()A《论语》中B《诗经》中C《道德经》中D《春秋》中3、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的思想家是()A.孔子B.孟子C.墨子D.韩非4、在我国两千多年前就主张对自然资源要保护性利用,不要过度开发的著名思想家是()A.孔子B.孟子C.墨子D.韩非当堂诊学AACB5、在校园文化节的主题演讲会上,小明同学引用了中国古代思想家的一句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位思想家是(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2.8百家争鸣课件    下一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10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