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18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8课百家争鸣学习目标1、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学会运用唯物史观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理解这一现象。2、联系生活,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培养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现代文明的意识;学习诸子先贤们以天下为己任,关心国家发展和人类命运的崇高抱负和理想人格;弘扬百家争鸣中大胆思考、自由讨论的学术传统,培养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一、老子阅读书本P38,完成下面的表格。春秋时期楚国道家学派认为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顺应自然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无为而治”《道德经》(道家的经典)道家学派的创始人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老子李耳二、孔子和儒家学说1、孔子的生平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2、仁的学说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爱人。老师,甚么是仁?要有爱心和同情心,是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西周夏商3、孔子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对象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的妇人看上去十分忧伤。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派遣子路去问讯那个妇人。子路问道说:“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很伤心的事。”那个妇人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以前被老虎吃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孔子说:“学生们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上述小故事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1.“仁”、“仁者爱人”2.以德治国、反对苛政三、百家争鸣1、含义战国时士阶层的活跃带来了学术的繁荣,社会上出现了众多的学说、学派,史称“诸子百家”。关于众多学派的划分,《汉书?艺文志》所概括的“十家”分类方法影响较大,具体为儒家、墨家、道家、名家、法家、阴阳家、农家、纵横家、小说家、杂家。其中“儒”“墨”“道”“法”四家影响最大。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春秋无义战仁政民本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2、战国时期的儒家人之性恶,其善伪也……凡礼义者,是生于圣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2、战国时期的儒家墨子,名翟。战国初鲁国人,他的思想较多地反映了社会下层人民的利益。“兼爱”——无差别的爱。反对儒家有层次、有差等的仁爱。“非攻”——谴责列国的兼并战争。“尚贤”——希望上至天子、下到乡里的各级职务都选拔贤人来担任。“节用”——反对儒家倡导的厚葬和礼乐建设,认为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提倡节俭。3、战国时期的墨家4、战国时期的道家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竟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庄子》说说这个故事反映出庄子向往什么样的人生?庄子: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人格5、战国时期的法家5、战国时期的法家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无私剑之捍,以斩首为勇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韩非子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法是以明确的法令公布全国,使人民知所遵从,用重刑惩罚不守法的人。6、百家争鸣的影响(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诸子百家简表哪一个学派的主张对战国时期的统治者最有用?法家!谢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18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15    下一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19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