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复习课件PPT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8课百家争鸣一老子1.简介:老子是春秋后期楚国人,①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顺应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政治上主张②“____________”。2.经典:《老子》(又称③《__________》)。道家无为而治道德经二孔子和儒家学说1.简介:孔子是④________后期鲁国人,⑤________学派创始人。2.思想主张:核心思想是⑥“______”;主张以德治国。他还创办私学,打破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⑦“____________”,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3.相关作品:孔子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⑧《________》一书。4.影响: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春秋儒家仁有教无类论语三百家争鸣1.背景:战国时期,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⑨“____________”。2.主要学派:(1)墨家:墨子主张⑩“________”“非攻”,还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提倡节俭。(2)儒家:孟子主张实行?“________”,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荀子主张实行“礼治”。(3)道家:?________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4)法家:?________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诸子百家兼爱仁政庄子韩非3.形成:各家学派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____________”。4.作用: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______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百家争鸣一一、选择题1.【湖南邵阳中考】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中的第75位名人的评语是“孔子之前对人类思想最有影响力的中国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第75位名人是()A.老子 B.墨子C.孟子 D.庄子A2.某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老师安慰他说:“一次的失败不要紧,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没考好,你才能及早发现问题,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你知道老师引用了哪家的思想来教育学生吗()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3.【云南昆明中考】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记录孔子这段话的儒家典籍是()A.《道德经》 B.《论语》C.《墨子》 D.《韩非子》BB4.【黑龙江大庆中考】“要爱人,要广泛地理解和体贴别人,自己不愿做的事,不应强加于人。”这体现了孔子的主要思想是()A.“仁” B.“有教无类”C.“无为而治” D.“法治”5.【山东枣庄中考】从2000多年前墨子和学生做成小孔成像实验,到今天“墨子号”系列成果引领“第二次量子革命”,量子科学领域有望成为中国对外的新名片,闪耀世界。而墨子的思想主张则是()A.“春秋无义战” B.“无为而治”C.“兼爱”“非攻” D.“为政以德”AC6.【湖南张家界中考】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促进了文化空前繁荣,涌现了许多大思想家,其思想对后世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其中,法家学派代表人物韩非的主张是()A.“无为而治” B.“兼爱”“非攻”C.“以法治国” D.“以德治国”7.【广东深圳中考】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学术平台,各家学派在此进行交流与论辩。稷下学宫体现的历史现象是()A.诸侯争霸 B.兼并战争C.百家争鸣 D.统一思想CC8.老子和孔子都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人,他们的相似之处是()A.都生活在春秋时期B.都主张对立的双方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C.都编订了多种教材D.创立的思想都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A二、非选择题9.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有四位同学在表演“百家争鸣论治国”的短剧时,说出了下列台词,请在括号内写出这四句台词代表的人物。①“民贵君轻,仁政于民。”() ②“无为而治,顺其自然。”()③“爱人如己,崇尚和平。”() ④“法不阿贵,中央集权。”()(2)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春秋战国时期,针对社会发生的急剧变化,有识之士纷纷发表各自的看法,逐渐形成许多学派(诸子百家)。各学派间激烈争辩,著书立说,阐明各自的思想和政治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孟子庄子墨子韩非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的思想主张有:“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为政以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材料二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奥的学问)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材料三“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德经》(1)孔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什么?儒家。仁。(2)战

 

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复习课件PPT
上一篇: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38    下一篇: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35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