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东汉的兴衰教学设计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东汉的兴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东汉兴衰的脉络。引导学生思考光武中兴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认识、分析历史问题能力。过程与方法:历史年表研读。了解中国古代纪年的主要方法,利用东汉彩绘陶击鼓说唱邕等图片分析历史信息,锻炼学生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东汉的建立与光武中兴局面的形成,从而认识到统治者需要重视民生。教学重难点:重点:“光武中兴”局面的形成;(背景、措施、结果)难点: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产生的原因,特别是深层次的原因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教学过程。导入设计—让学生读课题《东汉的兴衰》,然后提出本节课讲的是一个王朝:东汉。两个角度:兴和衰。具体体现在兴:光武中兴。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教学过程东汉的建立1、回顾历代王朝的发展顺序:让学生知道东汉处于时空位置2、认识东汉的时空位置。回答东汉建立的三要素:(建立时间、都城、建立者)---直接提问一名学生。3、为什么汉朝(两汉)又被称为西汉和东汉呢?并且展示地图专门勾勒出长安和洛阳。让学生思考讨论这个问题。找1—3名同学回答这个问题。4、东汉建立前的社会背景:出示以下两段材料。---学生讨论,提问1-2名学生材料: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涕泣于市道。——《汉书·王莽传》材料:初骑牛,杀新野尉乃得马。——《后汉书?光武帝纪》展示答案: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王莽建新代汉,改制失败,加剧社会动荡,激起农民起义。(赤眉起义、绿林起义)光武中兴1、在前面作为铺垫基础上,再次展示一段材料:让学生阅读、了解当时东汉建立的社会具体问题。祸拏未解,兵连不息,刑法弥深,赋敛愈重。……父子流亡,夫妇离散,庐落丘墟,田畴芜秽”,以致“匹夫僮妇,咸怀怨怒”。——(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衍列传》译文:祸乱相连,战争不息,刑法更加残酷,赋税更加沉重。父子流亡,夫妇离散,村落成了废墟,田地荒芜。人民无不怨恨在心让每一小组学生用本子写出当时社会具体问题:战乱(民族)、刑法重、赋税负担重、劳动力不足、政治腐败。2、展示表格:让小组学生讨论问题解决措施作用战乱(民族)刑法重赋税负担重劳动力不足政治腐败3、光武中兴局面的形成。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兴盛,出现“光武中兴”的盛世局面。4、出示外戚宦官交替专权1、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形成。展示右图:计算皇帝即位年龄、寿命进一步引导学生即位皇帝年幼,寿命短,会出现什么问题?皇帝年幼,不能主持朝政,导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局面形成。2、学生讲述。展示漫画合上书本让学生讲述外戚宦官交替局面的恶性循环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本质。以及危害。根源:究其根本原因是封建君主专制和皇位世袭制造成的。危害:外戚与宦官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诛杀异己,导致政治腐朽不堪,社会混乱,人民遭殃;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史料佐证: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着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体现当时朝政的腐败。黄巾起义1、引导学生思考黄巾起义的背景。展示三段材料:材料: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社会上大批贫民流离失所。---人教版《东汉的兴衰》材料:(元嘉元年)京师旱。任城、梁国饥,民相食。(永兴二年)蝗灾为害,五谷不登,人无宿储。——《后汉书》卷七《孝桓帝纪》材料:《后汉书·黄甫嵩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人祸+天灾,导致了黄巾起义2、自主学习黄巾起义。(时间、领导人、特点、结果、影响)点拨特点:利用宗教,进行有组织有准备的起义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东汉的兴衰教学设计
上一篇: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课件36    下一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东汉的兴衰》教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