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第13课东汉的兴衰导学案(含答案)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13课东汉的兴衰目标预览课标要求核心提要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思维导学课堂探究【情景再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东汉兴盛】材料一刘秀勤于政事,“每旦视朝,日昃乃罢,数引公卿朗将讲论经理,夜分乃寐”。在位期间,多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书。为减少贫民卖身为奴婢,经常发救济粮,减少赋税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裁并郡县,精简官员。结果,裁并四百余县,官员十置其一。期间国势昌隆,号称“建武盛世”。(1)材料一中,刘秀为巩固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建武盛世”在历史上的另一个说法是什么?【东汉衰败】材料二东汉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表皇帝和帝殇帝安帝顺帝冲帝质帝桓帝灵帝少帝献帝即位年龄1011311281512149寿命(岁)27231303936341454材料三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东汉黄巾军口号(2)材料二中幼主即位导致了东汉时期的什么历史状况?(3)材料三与中国历史上的哪一次起义有关?这次起义的领导人是谁?(4)分析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内在联系?限时训练1.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大一统D.开元盛世2.结束西汉政权的人物是()A.刘秀B.刘邦C.王莽D.梁冀3.西汉和东汉的都城分别是()A.咸阳和镐京B.长安和洛阳C.长安和镐京D.咸阳和洛阳4.下列人物哪个可能是东汉专权的“外戚”()A.皇帝的弟弟B.皇帝的老表C.皇帝的子女D.皇帝的舅舅或者妻弟5.东汉中期以后,政治黑暗的最突出表现是()A.中央和地方矛盾的加深B.统治阶级内部的派系斗争C.皇帝昏庸愚昧,不理朝政D.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6.与秦末农民起义相比,黄巾起义表现出的最主要的不同特征是()A.创立宗教组织B.反对暴政C.推翻了封建王朝D.具有革命的首创精神基础过关1.与秦末农民战争相比较,黄巾起义表现出的主要不同特征是()A.反对暴政B.是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起义C.沉重打击了封建王朝D.提出了口号2.“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描写了西汉开国皇帝的豪情壮志。这个风云一时的王朝最后被谁夺取了政权()A.项羽B.陈胜C.王莽D.刘秀3.“公元26年,即汉光武帝称帝的第二年,下诏书,令民间释放奴婢”,材料中的“汉光武帝”建立的朝代是()A.西周B.东周C.西汉D.东汉4.“(建武十七年)幸章陵。……时宗室诸母因酣悦,相与语曰:‘文叔少时谨信,与人不款曲,唯直柔耳。今乃能如是!’帝闻之,大笑曰:‘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刘秀以柔术治天下,重振朝纲的措施包括()①下令释放奴婢,减轻负担,减轻刑法②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③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④合并郡县,裁撤冗员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5.“汉光武帝刘秀,字文叔,汉景帝后裔。新朝王莽末年,起兵反对王莽,昆阳之战,光武挽狂澜于既倒,王寻等百万之众,一时土崩瓦解。统一天下,定都洛阳,重新恢复汉室政权,为汉朝中兴之主。”他的统治,史称()A.光武中兴B.文景之治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6.对下图所反映历史现象的准确理解是()A.诸侯强大威胁中央B.社会局面比较安定C.母后主政皇帝无权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7.汉顺帝时,孙程等十九名宦官因杀掉外戚闫显势力被封侯。不久,汉顺帝相继拜皇后的父亲梁商和兄长梁冀为大将军,梁冀把持朝政近20年。汉桓帝时与宦官单超等人合谋诛杀梁冀及其亲党,结果宦官独揽朝政。对于东汉中后期出现的上述现象,下列表述正确的是()①东汉中后期,出现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②上述现象的出现,加剧了政治的腐败③上述现象的出现,直接导致东汉的灭亡④导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A.①②③B.①②C.②③④D.①③④8.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关于黄巾起义的知识卡片,其中错误的一项是()A.爆发时间B.领导人C.口号D.作用能力挑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图所示材料二汉朝分为西汉、东汉,是继秦朝之后的又一强盛的大一统帝国,又因皇帝姓刘而被称为“刘汉”。汉朝为中华文明的延续作出了巨大贡献。(1)根据材料一,秦始皇为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2)西汉初期和东汉初期各有一个治世局面,请结合所学写出这两个治世的名称。(3)西汉的汉武帝为维护封建统治,在政治和思想上分别有什么举措?(4)东汉的统治者采取了许多值得称道的措施。请结合光武帝的事迹,举出两例进行说明。你认为作为一个统治者,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参考答案【思维导学】①刘秀②25年③洛阳④光武中兴⑤184年⑥张角⑦沉

 

第13课东汉的兴衰导学案(含答案)
上一篇:第13课东汉的兴衰学案(部编版)    下一篇: 第13课东汉的兴衰导学案(无答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