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第13课东汉的兴衰导学案(无答案)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13课东汉的兴衰【学习目标】1.知道东汉的建立,了解光武中兴出现的原因。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是导致东汉走向衰败的主要原因。2.通过文景之治与光武中兴的对比,掌握比较法的运用。3.通过对光武中兴和黄巾起义的对比学习,认识到朝代的兴衰和治国方略息息相关。【学法指导】(认真阅读课本,注意在课本上勾划重点,包括时间、人物、事件名称、结果及意义或作用)【问题导学】汉朝分为和。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年,外戚夺取政权,建立________,西汉灭亡。但是王莽的施政更加剧了社会动荡,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知识点一:阅读课本p58---59“光武中兴”一目,完成以下任务:1.东汉建立①时间:②人物:(他就是)③都城:。2.光武帝为了,采取了哪些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这些措施产生了怎样的作用?措施:①多次下令释放___,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②合并___,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③允许北方__内迁,缓和民族矛盾。作用: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经济,史称“”。史料研读:公元36年,有诏曰:“陇、蜀民被略为奴婢、自讼者,及狱官未报,一切免为庶民。”第二年,又有诏曰:“益州民自八年以来,被略为奴婢者,皆一切免为庶民。”问:此诏是谁发出的?史料体现了诸子百家的哪家思想?知识点二:阅读课本p59---60“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一目,完成以下任务:东汉中期以后,形成了________与________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问: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一种局面?(请同学们参看P61课后活动1的表格《东汉后期皇帝的即位年龄和寿命》、P60的“相关史事”进行思考)知识点三:快速阅读课本P60“黄巾起义”一目,完成下列任务:1.背景:东汉后期①;②贫民;③频发。反抗情绪在民间蔓延。2.爆发:_________年,_________领导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3.结果:历史9个月的______________最后被镇压下去。4.作用:沉重打击了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其一蹶不振。【课中探究】议一议:“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的异同点及启示。相同点:①从背景上看,②从内容上看,③从结果上看,不同点:①统治思想不同,②内容不同,启示:【达标冲关】1.东汉的建立者是() A.光武帝 B.刘邦 C.汉文帝 D.王莽2.汉唐时期,出现了许多盛世景象,出现在东汉时期的是()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3.东汉中期以后,政治黑暗最突出的表现是()A.中央和地方矛盾的加强 B.统治阶级内部的派系斗争C.皇帝昏庸愚昧,不理朝政 D.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4.东汉末年农民起义的原因有()①朝政腐败②贫民流离失所③自然灾害频发④群雄割据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汉光武帝汉光武帝(前6-公元57),即刘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人。西汉皇族。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汉,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新,实行托古改制。由于“法禁烦苛,不得举手”(《汉书·王莽传下》),“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汉书·食货志下》),激起绿林、赤眉的大规模起义。刘秀和兄刘縯乘机起兵,加入绿林起义军。公元23年(更始元年)到河北独立发展势力,以恢复汉家制度相号召,在部分官僚地主的支持下,镇压和收编铜马等几支起义军,力量不断壮大。公元25年称帝,是为光武帝(公元25-57年在位)。后镇压赤眉起义军,削平各地割据势力,统一了全国。在位期间,先后九次下诏释放奴婢或禁止残害奴婢,减轻赋税,兴修水利,整顿吏治,裁并了四百多个县,并在中央加重尚书的职权,在地方废除掌执军权的都尉,以加强中央的集权。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显著好转,全国在籍的户口从东汉初年的一千多万人增至两千一百多万人,史称其统治时期为“光武中兴”。(1)相同点:①从背景上看,都是在封建国家统一的前提下,新王朝建立前期出现的;都是在农民起义推翻前朝统治,统治阶级吸取前朝灭亡教训的背景下出现的。②从内容上看,统治阶级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如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减轻或废除严刑苛法,提倡节俭等。③从结果上看,都呈现出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局面。(2)不同点:①统治思想不同,文帝和景帝奉行道家“无为而治”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光武帝注重文治,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②内容不同,光武帝刘秀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这是文景

 

第13课东汉的兴衰导学案(无答案)
上一篇:第13课东汉的兴衰导学案(含答案)    下一篇: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学案10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