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第16课三国鼎立课时练习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三国鼎立一、选择题1.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是A.巨鹿之战 B.淝水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何处A.统一天下 B.消灭袁绍 C.废除汉 D.建立魏国3.三国时期,孙权派大将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夷洲”指的是今天的()。A.黄岩岛 B.钓鱼岛 C.台湾 D.海南岛4.公元230年,孙权派将军卫盘、诸葛直率甲上万人,择海至夹洲这尼文献中有关大陆与释青交超的最早记录。这一年应处于A.公元2世纪前期 B.公元2世纪后期C.公元3世纪前期 D.公元3世纪后期5.“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关于那段时期的历史,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曹操废掉汉献帝,建立了曹魏政权B.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C.赤壁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D.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地区的联系6.一位同学参加一档网络节目上的答题,他回答的题目是: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正确的是()A.战乱频繁,社会经济没有任何发展 B.封建国家的分裂推动了社会进步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7.“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追求的核心素养之一,而“国家主权意识”又是“家国情怀”的主要内容之一。下列史实中,能体现当今“家国情怀”的“国家主权意识”的有A.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B.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C.氐族人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相,整顿吏治,厉行法治,提倡儒学D.“南朝”的宋、齐、梁、陈四个王朝中,宋朝疆域最大8.《三国志吴书》记载:“(黄龙)二年春正月……遗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直洲。”对这段史料解读正确的是()A.卫温,诸葛直是蜀国大臣 B.卫温,诸葛直的行动加强了夷洲与内地的联系C.派卫温,诸葛直去夷洲的是曹操 D.派卫温,诸葛直去夷洲的是周瑜9.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一个三国初期曹植的书房场景,其道具有四样,根据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判断其中错误的是①书桌上有毛笔、纸张 ②书桌上有一叠印制的书籍③墙上挂有临摹的《洛神赋图》 ④书桌上放有一盘葡萄。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10.三国时,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一万多名官兵到达“夷洲”。这里的“夷洲”就是今天的A.朝鲜半岛 B.台湾岛 C.日本群岛 D.海南岛1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上大陆与台湾友好交往是从下列哪个时代开始的()A.春秋 B.战国 C.汉朝 D.三国12.下列对三国时期历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历史的倒退 B.民族融合得到加强C.各国都重视发展生产 D.分裂中孕育着统一13.下图所示战役的主要影响是/A.奠定了秦朝统一全国的基础 B.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C.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D.形成了南北朝分立对峙局面14.青年歌手林俊杰在歌曲《曹操》中唱道:“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歌词中的“分三国”是指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其形成的标志是A.208年,赤壁之战 B.220年,曹丕称帝C.221年,刘备称帝 D.222年,孙权称王二、综合题15.东汉末年,军阀混战,豪杰并起。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0年,曹操以少量兵力同袁绍的大军作战,打败袁军,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材料二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同孙权、刘备的联军决战。孙权的大将周瑜,利用曹军不习水战的弱点,指挥联军用火攻的办法,打败曹军。(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的是哪两次战争?这两次战争的共同特点是什么?材料三/(2)根据材料三结合史实,填写下表。材料四东汉——三国时期——西晋结合史实,请你谈谈如何看待三国鼎立的局面?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三国志》材料二成皋之战、昆阳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等有名的大战,“都是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摘自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材料一中的“天子”是谁?从材料看,诸葛亮给刘备提出了什么建议?(2)在材料二“有名的大战”中,“弱者”战胜强者的共同策略是什么?在赤壁之战中,强者是指哪一方?弱者是怎样战胜强者的?(3)综合上述,你能从中吸取到什么经验教训?17.材料一:公元前202年,曹操以少量兵力同袁绍的大军作战,打败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材料二:公元208年,曹操帅大军南下同孙权、刘备的联军决战,孙权的大将周瑜,利用曹军不习水性的弱点,指挥联军用火攻的办法,大败曹军。材料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的是哪两次战役?这两次战役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是什么?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社会现象?(2)材料三中的这首诗抒发了曹操远大抱负和雄

 

第16课三国鼎立课时练习
上一篇:第16课三国鼎立知识点汇总及练习    下一篇: 第16课三国鼎立随堂检测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