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三国鼎立导学案12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三国鼎立【学习目标】1.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的著名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了解文学描写和历史真实之间的不同。2.了解历史上著名战役官渡之战与统一北方的关系、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及它对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自学指导】1.课前预习:①熟读课文,完成填空,同时在课本上把重要的知识点勾画出来,做好笔记;②小组成员相互探讨核对并批改预习部分的答案。2.导学案使用:①自主思考,限时独立完成;②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③将疑惑标注出来,可在课上小组讨论时解决。【自主寻宝】请阅读教材第80页——第83页的内容,自主完成下列填空并在课本相应的位置用红笔圈起来。温故知新,牢记知识点(默写)东汉改进了造纸术。东汉末年的名医,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东汉末年的另一位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的名医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是由编写的。官渡之战1.背景:末期,占据河南一带的势力逐渐壮大起来。当时占据黄河以北的袁绍,兵多粮足,实力强大。曹操和袁绍都想并对手,称雄北方。2.时间和地点:200年,双方在进行决战。3.结果:曹操以少胜多,迅速歼灭袁军主力,为以后打下基础三、赤壁之战1.背景:想要统一全国。2.时间:年。3.交战双方:曹操的军队和。4.结果:孙刘联军,战胜曹军。5.影响:为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四、三国鼎立1.背景:赤壁之战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完成了的统一。刘备占领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以后,又向西南发展,占取、地区。孙权一边把他的统治范围延伸到、一边又抢夺了刘备在的势力范围。2.形成:220年,曹操的儿子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221年,刘备在称帝,国号,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吴国建立,定都。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3.三国经济的发展:(1)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2)孙吴开发江东,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230年,孙权派将军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的联系。(3)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的开发。五、预习反馈——完成《同步》第54页“基础达标”答案:1.2.3.4.5.我的疑惑:/【合作挖宝】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整理思路,形成答案。(注意要圈起问题要求回答的内容)材料一: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三国志》材料二:亮(诸葛亮)曰:“……曹操之众,远来疲弊……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三国志》材料三:曹操其人极易激动,易被胜利冲昏头脑。——张作耀《曹操传》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在官渡大战中胜利的曹操,为什么在赤壁大战中失败了呢?原因:战术失误;北方官兵,不习水战,水土不服;骄傲自满;松懈,轻敌。【脑海藏宝】选择题:认真阅读题目,找出关键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在四个选项中选出唯一一个正确选项。1.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哪一幅图反映了222年三国鼎立的形势?()ABCD2.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这场战役是()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 D.马陵之战3.“北平袁绍,南拒孙刘,青梅煮酒间,问天下英雄有几?因事设奇,唯才是举,铁槊赋诗处,笑人间霸业如何!”这段材料称道的人物应是()A.刘备B.孙权C.诸葛亮D.曹操4.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三国时期,祖国大陆就与台湾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时促进祖国大陆与台湾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的政权是()A.魏国B.西汉C.吴国D.蜀汉5.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在赤壁之战中兵力雄厚却惨遭失败,相比之下,你认为曹操应吸取的主要教训是()A.多鼓舞士气B.切勿骄傲轻敌C.稳定后方D.士兵疲惫,不宜作战二、非选择题:认真阅读材料,找出关键信息,回答问题。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摘自陈寿《三国志》材料中“然操遂能克绍”指哪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三国鼎立导学案12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三国鼎立》导学案(无答案)    下一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三国鼎立导学案(无答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