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三国鼎立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16课三国鼎立【课标要求】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学习目标】1.复述官渡之战合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影响,分析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2.分析曹操在官渡之战合赤壁之战中一胜一败的原因3.列表整理魏、蜀、吴三国建立的时间、都城及建立者,分析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及进步性4.客观评价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认识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重难点】重点: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难点:曹操统一北方地区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完成练习册预习自测二、合作探究从东汉的统一到三国鼎立的分裂,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为什么?(1)从政治上看,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2)从经济上看,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三个相对稳定的政权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经济,促进了局部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3)从文化上看,经济的发展,使得这一时期的文化发展并繁荣起来三、当堂训练1.东汉末年,黄河中下游一带实力最强的封建军阀是()A.曹操和刘备B.曹操和孙权C.袁绍和曹操D.刘备和孙权2.赤壁之战曹操主要败在()A.远道而来B.战争的非正义性C.不习水性D.指挥不当3.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这场战役是()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长平之战4.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早关于大陆与台湾联系的记载是()A.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班超在西域期间,派甘英出使大秦C.汉武帝开辟的海上航线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D.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都护府设在乌垒城5.“局部统一较之众军阀割据混战是一进步,它给社会生产合人民生活提供了相对安全的环境,各国统治者又都重视发展生产,为全国的再次统一奠定了基础。”这里所说的局部统一是指()A.战国七雄B.秦灭六国C.三国鼎立D.光武中兴四、记忆背诵一、官渡之战1、背景(1)东汉末期,朝廷衰弱,政局混乱,军阀割据混战(2)曹操:占据河南一带;(政治)“挟天子以令诸侯”;(农业生产)屯田(势力逐渐壮大)(3)袁绍:占据黄河以北,兵多粮足,实力强大2、过程: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的粮囤,烧掉其全部军粮,迅速歼灭袁军主力曹操打败袁绍的原因:外部原因:袁绍骄傲轻敌内部原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重视人才,取得了政治优势;经济上,采取了恢复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的一些措施,壮大了势力;军事上,能够灵活运用战术,有一支战斗力较强的军队二、赤壁之战1、背景(见课本P81“208年……与刘备联合迎战曹军”,共三点)2、过程曹操失利的主要原因: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且军中疾病流行,战斗力减弱;曹操骄傲自满,战术失误;孙刘联军采取了正确的战术(赤壁之战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战争名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时间200年208年交战双方曹操和袁绍曹操和孙刘联军战争特点以少胜多结果曹操胜利,袁绍失败孙刘联军胜利,曹操失败作用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启示骄兵必败,要虚心听取意见和建议;要根据具体情况制订合理的计划等三国鼎立背景赤壁之战后,三分天下曹操刘备袁绍经营关中,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占领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以后,又向西南发展,占取四川、云贵地区将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抢夺了刘备在湖北湖南的势力范围三国政权及其统治举措政权建立者时间都城统治举措魏曹丕220年洛阳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蜀汉刘备221年成都在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吴孙权229年建业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影响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既是历史的一个进步,也符合人民渴望社会安定的要求,其形成使东汉末年的割据状态走向局部统一,并未此后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三国鼎立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三国鼎立导学案(无答案)    下一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导学案11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