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34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16课三国鼎立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袁绍匈奴刘璋刘表袁术张鲁曹操袁绍曹操十万人三四万人曹操袁绍公元200年官渡官渡之战夜袭乌巢,烧毁袁军粮草以少胜多乌巢官渡之战公元200年袁绍和曹操以少胜多曹胜袁败。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官渡3、军事上:战术得当。2、经济上:采用屯田的措施,组织从事农业生产。4、袁绍不善用人,骄傲轻敌曹操为什么能够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从比较战前双方实力和战争中两人的所作所为分析曹操取胜的原因:各抒己见1、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上的主动,招揽并重用人才。曹操:字孟德,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曹操《龟虽寿》老骥(jì)伏枥(lì),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从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曹操有什么志向呢?曹操怀有雄心壮志,他要统一天下孙权(182~252年)字仲谋,吴郡富春人。由于他善于用人,军纪严明,受到百姓欢迎,势力不断壮大,孙策死后,继续经营江东。208年联刘抗曹,在赤壁之战中获胜。229年称帝于武昌,国号吴。不久迁都建业。刘备(161~223年)字玄德。涿郡涿县人。在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先后投奔公孙瓒、陶谦等人。后采用诸葛亮的主张联孙抗曹,在赤壁大败曹操后占领荆州,势力不断壮大。221年称帝,都成都,国号汉,222年彝陵之战中失败,不久病死。图中的人物都是谁?这幅图反映了一个什么成语故事?三顾茅庐曹操刘孙孙、刘联军刘刘刘刘赤壁之战曹军赤壁之战二十万五万以少胜多208年赤壁之战曹操和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曹操失败,孙刘联军胜。为三国鼎力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公元208年赤壁原因1、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惯水战。2、曹操骄傲自满。3、孙刘联军战术正确。4、当时统一全国的条件不成熟。(根本)曹曹操失败的原因操曹操失败的我们得到的启示:1、要谦虚谨慎,骄傲必败;2、学会利用自然条件;3、培养观察思考的习惯;4、团结可以战胜强大的敌人。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221年,刘备称皇,国号汉,史称蜀汉、定都成都220年,曹丕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魏蜀吴220年221年229年曹丕刘备孙权洛阳成都建业(南京)政权名称建国年代创建者都城(今名)魏蜀吴(pī)三国鼎立的形成水利发展经济民族造船业卫温夷洲台湾[阅读83页]230年,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这是大陆与台湾联系的最早记录。同时也说明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曹操(官渡之战统一北方)刘备孙权联合抗曹赤壁之战(208年)魏蜀吴本课小结200年()1.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实力不断增强,一心想统一北方,他遇到的主要军事对手是A.刘表B.孙权C.刘备D.袁绍D()2.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A.商鞅变法——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B.汉武帝“罢黜百家”——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C.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开辟D.官渡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D()3.“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这首诗描述的是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淝水之战D.澶州之战B()4.下侧地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是A.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B.为三国鼎立形成奠定基础C.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D.最终结束三国鼎立的局面B()5.孙刘联军能够在赤壁之战中打败曹操的决定性因素是A.周瑜的水军B.孙刘的联盟C.诸葛亮的计策D.长江的天险B()6.“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这场战役是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C()7.李白有诗云:“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诗中所指战役的影响是A.有利于曹操统一北方B.推翻了秦朝残暴统治C.促进了民族大融合D.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D()8.三国时代,波澜壮阔、英雄辈出。下列史实不是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是A.曹操率军南下和孙刘联军在赤壁大战B.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C.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D.孙权称王,国号吴A

 

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34
上一篇: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33    下一篇: 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35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