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17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16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教材内容分析】《三国鼎立》一课是本册第四单元第一课,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本课涉及的三国鼎立一段史实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必然结果,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为之后我们学习“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体现了知识的延续性,因而成为了从东汉末年分裂割据走向全国统一过渡过程中的关键一环,起着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学情分析】本课内容的学习对象是七年级学生,由于特殊的年龄阶段,学生显著的心理特征表现为形象思维能力强,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本课内容涉及到的三国时期的众多历史人物,七年级的学生通过书籍、电视剧、网络游戏等对这些人物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对本节课的学习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但由于他们抽象思维能力不够,对历史事件间因果联系的分析能力也较弱,又往往不注重阅读书本知识,不肯从教材中提取与归纳信息,凭主观意识学习,对历史人物评价或历史事件的认识容易现出单一和绝对化的现象。【教学目标】根据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为:①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局面;了解曹操统一北方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以及三国经济发展概况;分析探讨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②过程与方法:通过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战略战术的正确运用是战役胜利的关键因素。通过自主学习和表格归纳,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表格归纳的学习能力。通过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历史情境想象,使学生感受分裂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进而产生对和平的向往,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部统一局面的形成,使学生认识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由分裂割据走向局部统一,由混战趋向相对稳定的过程,这是历史的进步。通过史料的运用和历史地图等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家国情怀。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要全面、客观,采用一分为二的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难点:正确认识三国鼎立的历史的进步,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看视频欣赏歌曲,猜猜这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说一说你知道的这一时期的英雄豪杰有哪些?教师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视频,学生看后回答。二、讲授新课:汉末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分裂、大动荡时期,刘备、曹操、孙权等众多英雄豪杰纷纷登场,尽显智慧和胆略。他们都有怎样的作为,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呢?今天我们就走近那个战乱纷争、英雄辈出的时代!这节课我们将从三个篇章来学习:第一篇章:汉末军阀割据,英雄各领风骚;第二篇章:三国局部统一,豪杰书写华章;第三篇章:今朝评论英豪,功过一分为二。(一)我们学习第一篇章:汉末军阀割据,英雄各领风骚1.官渡之战:(1)官渡之战背景看材料思考:汉末出现了什么现象?原因是什么?材料一:东汉军阀割据图材料二:经“光武中兴”到105年,全国人口达5300万,可东汉末年,只剩下760万。材料三: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曹操《蒿里行》突出军阀割据和人口锐减。东汉末年人口锐减,原因就是州牧郡守拥兵割据、战乱不断面对这种现象曹操留下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这伤心的诗句。如果你是当时的老百姓,你最渴望什么呢?学生答出渴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当时北方有两股势力比较强大,就是袁绍和曹操,谁能统一北方,让北方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呢?“曹操”我们来了解曹操。人物扫描: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谥号武皇帝(魏武帝),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曹魏政权的奠基人。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获封魏公,建立魏公国,定都河北邺城,而后进爵魏王。去世后,其子曹丕称帝,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喜欢用诗歌、散文来抒发自己政治抱负,反映民生疾苦,是魏晋文学的代表人物,鲁迅赞之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擅长书法,唐朝张怀瓘(guàn)《书断》将曹操的章草评为"妙品"。教师突出曹操去世后,其子曹丕称帝被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势力是如何强大起来的呢,看材料结合课本第80页分析其强大的原因。材料一:毛玠语太祖曰:“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织,蓄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太祖敬纳其言。——《三国志》材料二:山不厌高,水不厌深。——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比喻用人要“唯才是举”,多多益善。)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曹操《短歌行》教师归纳:曹操为壮大势力而采取的措施: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②经济上:屯田,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一时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17
上一篇:16课三国鼎立复习课教学设计    下一篇: 三国鼎立教案21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