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教案25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三国鼎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2)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3)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4)通过对历史事实和文艺作品中描述的情节进行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艺创作的分辨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情景、角色表演、设身处地、史实辩析、讲故事、讨论战争胜败原因、评价历史人物、三国代表介绍本国经济等方式,采用探究启发式教学,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重要作用。(2)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它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3)历史使人智慧,通过本课学习对学生进行历史感悟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教学重难点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把学生带入情境,在学生兴致勃勃地观看结束后问:知道我们今天将要学习哪一课吗?学生响亮齐答:《三国鼎立》。教师:那么,三国鼎立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呢?是哪三国?你知道吗?三国形成的历史与大家所熟知的哪些历史人物有关系呢?下面请大家猜想一下,好吗?生答:曹操、诸葛亮、刘备...合作探究:教师:我们要探究三国形成的历史,得首先从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说起。显示:《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形势图》教师: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大起义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彼此长期混战。刀枪剑戟带给人民无尽的灾难和痛苦,同时也使北方的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人口集中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渴望早日结束战乱,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那么,是谁顺应历史的潮流是谁顺应人民的愿望,结束了这种战乱局面呢?生答:曹操教师:曹操能谋善断,很有眼光,以统一天下为已任,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用诗抒发了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显示:曹操图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问题:从这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出曹操怀有雄心壮志,他要统一天下。显示: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教师:曹操要统一天下,必先统一北方。而在北方的各派军阀中,实力最雄厚的是谁?其次是谁?生看示意图作答教师:曹操要统一北方,必先击败实力雄厚的袁绍。那么,曹操的势力是如何发展壮大的呢?学生讨论,回答。教师:随着曹操势力的壮大,曹操与袁绍展开了决战,这就是著名的官渡之战。动态显示:《官渡之战形势图》问:你能根据示意图上提示的交战时间、地点、交战双方、兵力对比、交战结果,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官渡之战吗?学生回答。教师: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了袁绍。那么,曹操为什么能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呢?学生讨论。并显示曹操赤脚见许攸的画面。教师:刚才大家的分析中,我们知道了曹操胜利、袁绍失败的原因。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亦人谋也。正可谓:显示:势弱只因多算胜,兵强却为寡谋亡。若使许攸谋见用,山河焉得属曹家。从上述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袁绍的谋士许攸降曹并建议偷袭乌巢,是官渡之战曹操取胜、袁绍失败的关键。教师: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官渡之战以后,曹操陆续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力量,又陆续地消灭了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那么曹操的心愿以了吗?显示:曹操的《龟虽寿》“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学生分析曹操的“壮心”是什么?学生:曹操想统一全国。教师:曹操统一了北方,又想乘势统一全国。但这时南方有两股势力可以和他相抗衡。显示:《东汉末年形势图》教师:一个是江南的孙权,一个是依附于荆州的刘备。割据江东的孙权,统治比较稳固。依附于荆州的刘备,自称是东汉皇族的后裔,在军阀混战中,不甘寄人篱下。他听说诸葛亮有安邦定国之策、济世安民之术,便请他出来相助,于是就有了“三顾茅庐”的故事。显示:《三顾茅庐》图片学生讲故事设身处地:假设你是当年的诸葛亮,你会怎样分析天下形势?学生试说。教师:刘备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力量不断地壮大。208年,曹操率领二十多万大军南下,想要统一天下。孙权、刘备组成五万联军,在赤壁与曹军展开决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请看赤壁之战形势图展示:《赤壁之战形势图》学生:看教材总结赤壁之战时间、交战双方、战争特点、结果。教师: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这两次战争的主角都是曹操,却出现了不同的结局。那么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的曹操为什么会失败?分组讨论:从战争双方去找原因。教师:有人说,那天晚上恰好刮东风,是天意。你怎么看?学生:分析曹军的失败是必然性和偶然性交互作用的结果,而必然性占据主导地位,是导致曹军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教案25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教案24    下一篇: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