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第16课《三国鼎立》 教学设计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等史实;了解曹操统一北方和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以及三国经济发展概况;通过探讨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气氛烘托让学生体验、感悟历史;通过合作探究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东汉末年从分裂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提高学生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以及论从史出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认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由分裂割据走向局部统一,由混战趋向相对稳定的过程,这是历史的进步。【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难点】正确认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学生欣赏歌曲,交流喜欢的三国英雄人物和故事,引导学生明确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和真实的历史是有差别的,文学作品作者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进行了艺术加工。那么,真实的历史如何?曹操、刘备、孙权如何崛起?进而形成三国鼎立局面的?导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二、讲授新课【单元解析】课件展示第四单元主要内容,学生阅读本单元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解本单元主要内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一板块:汉室衰微天下乱教师指导:学生观看《东汉中期以后年幼即位的皇帝》表格、黄巾军起义图片、《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学生归纳:东汉中期以后,皇帝年幼,导致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政治黑暗,连年灾荒,最终导致农民起义爆发,东汉政府为了镇压农民起义,令各地豪强地主和地方长官自行组织武装对抗农民军,地方势力逐渐膨胀,形成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政治形势,天下大乱给人民带来灾难。展示:战乱造成人口减少的材料,及曹操的文学作品《蒿里行》。引导学生了解:东汉末年经济凋敝,人口减少,人民生活困苦的社会景象,反映了曹操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也表达了希望结束战乱,让百姓过上和平安宁生活的愿望,他的愿望能否实现呢?第二板块:群雄逐鹿扬威名指导学生结合地图,相关史事自主学习官渡之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地图了解黄河流域的两大势力,利用表格评测学生自主学习官渡之战的成果,引导学生能够正确说出官渡之战的六要素,并在课本上做出标记。教师利用图说历史的环节,引导学生结合地图和官渡之战的六要素,复述官渡之战,提高学生通过地图学习历史的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官渡之战曹操胜利的原因,学生通过材料归纳总结: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有政治优势。经济上:采用屯田的措施,组织军队和流亡民众从事农业生产,解决流民生计,筹集了军粮。用人方面:任用贤才。这些措施,曹操的实力壮大起来,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教师展示《龟虽寿》,引导学生体会曹操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情怀,体现他想统一全国的愿望。引导学生结合学习官渡之战的方法学习赤壁之战,标记出知识点。教师利用地图评测学习成果,学生归纳赤壁之战的六要素。引导学生结合地图和赤壁之战的六要素,复述赤壁之战。教师展示东汉末年的两次战役,并通过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究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归结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在于交战双方的战略战术、指挥者心态。第三板块:三国鼎立终形成读图学史是我们学习的历史的主要方法之一,结合83页“三国鼎立形势图”自主学习三国鼎立的相关内容,自己设计三国鼎立示意图,学生上台讲述三国鼎立的形成过程展示三国鼎立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过渡:板块四:三国经济齐发展课件展示史料,魏国屯田的图片,翻车图片,引导学生总结魏国的措施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课件展示蜀国反映丝织业兴旺的史料图片,引导学生归纳蜀国的措施,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课件展示吴国造船业发达的图片,引导学生归纳:吴国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教师总结,并列的三个政权,三国都致力于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的恢复。三、拓展提升: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地图,讨论从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学生结合地图和本课的学习,合作交流,对本课内容进行升华和提高,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以及论从史出的能力。四、课堂小结,建构体系:教师展示展示《三国鼎立》知识框架,构建知识体系,根据史实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分散的历史知识点有机整合,形成脉络清晰、结构严谨的历史知识框架。帮助学生形成由基础知识、基本线索、阶段特征构成的有层次的历史知识体系。五、布置作业:学以致用明朝人罗贯中写的小说《三国演义》,在描写赤壁之战时有“蒋干盗书”“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诸葛亮借东风”等情节,但这些脍炙人口故事却不见于史书记载,你如何看待这些不同?说说你的想法。

 

第16课《三国鼎立》 教学设计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    下一篇: 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11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