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八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辛亥革命导学案12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9课辛亥革命【学习目标】1.了解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志士发动的武装起义的名称、领导人及影响。2.掌握武昌起义的背景、过程,分析归纳其历史意义。3.感受革命党人为国为民、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学习重点】:武昌起义。【学习难点】: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学习过程】预习导学:一、革命志士的奋斗时间起义领导人地位或意义1906年刘道一蔡绍南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武装起义,大振。1907年安庆起义失败孙中山、黄兴失败年革命党人的英雄气概,极大地二、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年____月____日晚,武昌城内革命党人首先起义,革命在取得胜利。结果: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推举为都督。发展: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的省份宣布独立。影响:辛亥革命推翻了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的近代,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材料一“壮哉!武昌首义,一枪打翻封建帝制。伟哉!天下响应,万众擎起民主共和。”材料二辛亥八月,乱党谋事于武昌。——据清史资料(1)材料一对联中的首义指的是什么事件?爆发于何时?(2)材料一、二分别是如何看待这一事件的?他们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这一事件带来的影响有哪些?★★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扳倒了,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之间不许称“大老爷”“老爷”“大人”,而改称为“先生”“君”“同志”等,不许府署官员坐轿。有的从前颓废的青年向亲人表示:“中国革命成功了,我要做一个新中国的新人。”(1)材料指出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你认为材料中“中国革命成功了”的观点对吗?请说明理由。当堂检测:1.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是()A.皖浙起义B.镇南关起义C.黄花岗起义D.萍浏醴起义2.孙中山和黄兴一同为革命并肩作战有九年,同盟会的成立和中华民国建立,他们二人功劳最大,所以当时被人们并称“孙黄”。下列起义是孙中山和黄兴共同领导参加的是()①萍浏醴起义②安庆起义③镇南关起义④黄花岗起义⑤武昌起义A.②③④B.①②④C.③④D.③④⑤3.辛亥革命前,中国同盟会发动的影响最大的起义是()A.镇南关起义B.萍浏醴起义C.黄花岗起义D.武昌起义4.“壮哉!武昌首义,一枪打翻封建帝制;伟哉!天下响应,万众擎起民主共和。”这副对联中的“武昌首义”发生在()A.1898年B.1911年C.1919年D.1927年5.武汉市的“首义路”“首义广场”“首义公园”等地名会让我们联想到()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义和团运动D.公车上书6.辛亥革命是矗立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座不朽的丰碑。这里“丰碑”的含义是指()A.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B.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C.实现了完全的民族独立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7.比较与归纳是历史学科的能力要求之一。下列选项中,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共同点是()A.发生在19世纪B.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C.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D.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拓展延伸】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弥留之际仍心系民族复兴,发出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号召。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应如何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呢?学后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辛亥革命导学案12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学案(无答案)    下一篇: 八年级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导学案(无答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