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八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北伐战争同步练习11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15课北伐战争一、选择题1.《毛泽东选集》写道:“由于国共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三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巨大的成就”指的是()A.中华民国创建B.黄埔军校创办C.北伐战争胜利D.抗日战争胜利4.(2019·山东)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伟大,不但因为他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而且因为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树立了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这里的“三大政策”是指()①平均地权②扶助农工③联共④联俄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中共一大B.国民党一大C.中共二大D.国民党二大4.右图是位于昆明市五华区翠湖畔的云南陆军讲武堂,创建于1909年,被誉为“民主革命的熔炉”。为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培养革命需要的政治、军事人才,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1924年5月,国民党创办了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该校位于()A.南京B.上海C.武汉D.广州5.(2016江西中考)北伐战争时期盘踞江西的北洋军阀是( )A.孙传芳 B.吴佩孚 C.张作霖 D.冯玉祥6.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了国民政府,其代表了哪一阶级的利益( )A.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B.无产阶级C.农民阶级 D.资产阶级7.自1924年开始,在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内,中国大地上展开了席卷全国的国民革命运动。国民革命取得的重大成果是()A.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B.洗雪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C.使中国革命开始转危为安D.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8、1924年9月8日,美国《时代》杂志封面刊登了一位风云人物——吴佩孚,他是出现在《时代》杂志封面上的第一个中国人。但两年之后,他就迅速在中国政坛上消失了。这主要是由于()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C.北伐战争D.南昌起义9.下图所示史实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A.辛亥革命B.北伐战争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D.红军的战略转移10.毛泽东说:“中国的革命,自从一九二四年开始,就由国共两党的情况起着决定的作用……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的革命”获得“巨大的成就”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工业的发展B.黄埔军校的建立C.国共两党的合作D.国民政府的成立11.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两次携手,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作出了重大贡献。第一次国共合作所取得的成就有()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B.建立了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C.创办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D.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12.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实现了“饮马长江”的誓言,其最主要的原因是()A.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B.国共两党齐心协力C.人民群众支持配合D.北洋军阀不堪一击13.下表是在不同时段《新青年》杂志刊发的相关文章中“革命”一词出现的频度。其中某一时段出现的频度最高,其原因是()A.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B.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C.国共合作出师北伐的推动D.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14.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的一所著名军事学校,培养了一批著名的军事将领和人才。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中有4人出自黄埔军校,他们分别是林彪、徐向前、聂荣臻和叶剑英。下列有关黄埔军校的叙述正确的是()A.黄埔军校由中国国民党独自创立B.周恩来兼任军校总理C.黄埔军校建在南京D.黄埔军校为北伐战争作了准备15.1924年5月,国民党创办黄甫军校,蒋介石任校长,后来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第一期学员645人中有十分之一是共产党人和共青团员。这说明国民革命运动()A.由国共两党合作领导B.军队由共产党组成C.由国民党独立领导D.国共两党合作破裂16、1924年5月,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说:“要从今天起,重新做革命的基础,另外成立一种理想上的革命军。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两年后,该校师生积极投身的“救国救民的事业”是()A.五四运动B.北伐战争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17..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了。导致这场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北洋军阀力量过于强大B.国共两党从未进行过合作C.八国联军进行武装干涉D.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18.学完北伐战争的内容后,老师组织学生讨论“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取得了辉煌战果;但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

 

人教部编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北伐战争同步练习11
上一篇:人教部编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北伐战争同步练习10    下一篇: 人教部编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北伐战争练习12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