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八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课时练习(无答案)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一、选择题1.伟大的爱国将领张学良先生于2001年10月15日在美国夏威夷逝世。下列事件与张学良将军直接有关的是()A.“东北易帜”B.黄埔军校建立C.北伐战争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2.广州是一座具有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1924年1月,国共两党在这里实现了第一次合作,点燃了大革命的熊熊烈火。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标志是()A.中共二大的召开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C.孙中山与中共研究改组国民党D.中共三大的召开3.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南北统一的事件是()A.黄埔军校的建立B.北伐胜利进军C.宁汉合流D.东北易帜4、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正在猛攻武昌城,该影片再现的是()A.平型关大捷的战斗情景B.淮海战役的战斗情景C.北伐战争的战斗情景D.百团大战的战斗情景5.孙中山曾说过:“我们过去的革命所以失败……原因是只有革命党的奋斗,没有革命军的奋斗。”为解决这一问题,他()A.与共产党建立了合作关系B.建立了黄埔军校C.领导了北伐战争D.成立了南京国民政府6.从国家统一的角度看,国民政府的“北伐战争”堪与美国历史上的“南北战争”相提并论。北伐战争中,国民革命军在湖南和湖北战场上讨伐的主要对象是()A.袁世凯B.张作霖C.吴佩孚D.孙传芳7.“吴孙张三系军阀,汀贺桥两役决胜”。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时,率领第四军独立团奋勇冲锋,连克汀泗桥、贺胜桥,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的北伐将领是()A.叶挺B.李宗仁C.蒋介石D.彭德怀8、影视剧中经常引用总理遗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他们所说的总理指()A、陈独秀B.毛泽东C.孙中山D.周恩来9.“是你拉着我的手/在村口的大树旁/一同告别了咱娘踏上北伐的战场。”这是一首描写国共关系的网络诗歌,诗中国共两党这次合作的目的是()A.统一长江流域B.同北洋军阀抢夺地盘C.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将革命推向全国D.共同抗日,将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10.从1926年7月广州誓师出征开始到1927年初,短短半年时间,北伐军席卷东南各省,连克武汉、南昌、南京和上海。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最重要的原因是()A.北洋军阀的部队战斗力弱B.蒋介石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C.第四军叶挺独立团英勇作战D.国共两党齐心协力发挥了积极作用11.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它的第一号命令就是清党通缉令,通缉毛泽东、周恩来等一大批共产党员。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A.没有打倒军阀张作霖B.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反动派大肆屠杀C.国民党实行“清共”D.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12、下列关于南京国民政府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成立于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②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③彻底地背叛了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④又是一个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13.穿过时光隧道,回到1924年,假如你当时被黄埔军校录取,作为新生报到时,你不可能看到的是()/A.蒋介石是学校的校长B.孙中山先生在开学典礼上发表演讲C.校园广播里反复播出紧急通知,禁止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也不准进入军校就读D.英姿飒爽的周恩来正在给新生上课14.孙中山说:“今天在这里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这个“军官学校”位于()A.广州B.长沙C.武汉D.上海15.在北伐的江西战场上,人民群众处处与孙传芳的军队为难,造成其运输粮食等困难,而给予国民革命军种种便利,包括引路、刺探军情、组织运输队等。这表明()A.人民群众是北伐的主力B.北伐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C.江西是北伐的主战场D.北伐战争取得最终胜利二非选择题16、阅读下列材料:“大会通过了国民党新的纲领、党章和改组的具体办法;同意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请回答:(1)材料中的“大会”指哪一次大会?何时何地召开?(2)新三民主义纲领的提出有何重要意义?(3)该大会的召开具有怎样重要的意义?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24年5月,孙中山在某学校的开学典礼上说:“我们今天开这个军校,要用这个学校内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学生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成立了革命军,我们的事业便可以成功。”(1)材料中该学校是在何地创办的?名称是什么?(2)根据材料,你认为孙中山创立黄埔军校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课时练习(无答案)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同步测试13    下一篇: 八年级历史上5.15《北伐战争》课时练习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