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八上历史第五六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八年级上册第五、六单元检测题班别:姓名:评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1.1924年5月,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说:“要从今天起,重新做革命的基础,另外成立一种理想上的革命军。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两年后,该校师生积极投身的“救国救民的事业”是()A.五四运动B.北伐战争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2.右图所示近代某一战争形势示意图。下列表述中与这场战争相关的是()A.促成了国共两党合作B.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C.实现了孙中山的理想D.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3.1924年9月8日,美国《时代》杂志封面刊登了一位风云人物——吴佩孚,他是出现在《时代》杂志封面上的第一个中国人。但两年之后,他就迅速在中国政坛上消失了。这主要是由于()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C.北伐战争D.南昌起义4.习近平曾用“五个创造性”总结毛泽东在党的历史上所作的重要贡献,强调毛泽东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这里的“中国革命道路”是指( )A.城市领导农村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C.城市武装起义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5.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下图“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变化原因的理解准确的是()A.北伐战争取得胜利 B.“工农武装割据”的开展 C.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6.为了弘扬长征精神,某校学生编排课本剧《红军不怕远征难》。下列可入选的台词或剧情是()甲:长征,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乙: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爬雪山、过草地,挥师北上丙:叶挺独立团攻克汀泗桥、贺胜桥,直逼武昌城丁: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A.甲、乙B.甲、丙C.乙、丁D.丙、丁7.如图所提供信息相关的是()A.国民革命军北伐B.中国工农红军长征C.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D.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8.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曾说:“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危在旦夕的战斗。”这里的“行军”指()A.北伐战争B.南昌起义C.红军长征D.挺进大别山9.“这次会议(召开后)党和红军立刻呈现全新的面貌,显示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和大渡河,挥师北上,到达陕北,取得长征的胜利。”这次会议使“党和红军立刻呈现全新的面貌”的原因是()A.作出了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决定 B.初步实现了国共两党之间的第二次合作 C.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领导地位的确立 D.中共成立使革命面貌焕然一新10.20世纪30年代初,一群东北作家流亡到内地,他们创作了一批描写东北遭到异族蹂躏的作品迅速流行。这批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是()A、列强掀起瓜分狂潮B、东北沦陷局部抗战C、全国性的抗战爆发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1.1937年2月,国民党召开五届三中全会,讨论调整对中共和对日政策,确定了停止内战,与共产党重新合作的方针。直接促成这一政策的事件是()A、红军长征胜利会师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C、台儿庄战役的胜利D、国民政府西迁重庆12.张学良回忆(1901年-2001年)说:“我的事情是到36岁,以后就没有了……从21岁到36岁,这就是我的生命。”张学良“36岁”时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七七事变D.重庆谈判()13.“妥协”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究或争执”。下列事件通过“妥协”方法解决的是()A.九一八事变B.华北事变C.西安事变D.卢沟桥事变14.如图所示材料中“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是指()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卢沟桥事变D.八一三事变15.据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回忆:张学良问,联蒋抗日行吗?周恩来立刻答道,可以,只要他放弃攘外必先安内,只要他能够同意合作共同抗日,我们就能跟他联合。这一历史场景出现在下列哪一事件中?A.南昌起义B.遵义会议C.西安事变D.万隆会议16.有学者说:“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转折关头……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这位学者述说的历史事件是()A.北伐战争B.南昌起义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17.读题11表,指出北京大学校名及办学地点变化的原因是()时间学校名称办学地点1912年北京大学北平1937年临时大学(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共同组成)长沙1938年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昆明194

 

人教版八上历史第五六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上一篇: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必背知识点    下一篇: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测试卷13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