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地理 > 七年级下册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单元练习含答案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一、单项选择题。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并深深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据此回答1~4题。1.亚洲是跨纬度最广的大洲,其中最南部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季风气候B.热带沙漠气候C.热带草原气候D.热带雨林气候2.亚洲受夏季风的影响明显,易发生旱涝灾害,其频繁多发的地区主要是()A.亚洲东部和南部B.亚洲东部和西部C.亚洲中部和南部D.亚洲东部和北部3.生活在东南亚的达雅克人聚居在长屋里,这反映了当地()A.以游牧为主B.气候寒冷C.气候湿热D.气候干旱4.下列气候类型中,在亚洲没有分布的是()读北半球某区域图,回答5~7题。5.图中①为甲、乙两大洲的界线,另一个属于两洲界线的海峡是()A.土耳其海峡B.马六甲海峡C.白令海峡D.霍尔木兹海峡6.关于甲大洲的叙述,正确的是()A.面积最大、跨经度最广的大洲B.地势起伏很大,长河众多C.有世界上最大的高原——青藏高原D.气候复杂多样,温带季风气候分布最广7.图中③海上航线所经海域中冬季降水较多的是()A.阿拉伯海B.红海C.地中海D.孟加拉湾中国“中车”的高铁装备制造占优全球市场很大份额。读中国高铁全球战略远景图。据此回答8~9题。8.跨亚欧两洲的高铁有()A.泛亚高铁和欧亚高铁B.中亚高铁和欧亚高铁C.中亚高铁和中俄加美高铁D.泛亚高铁和中俄加美高铁9.中俄加美高铁经过()A.苏伊士运河B.土耳其海峡C.乌拉尔山脉D.白令海峡10.下列示意图能够正确反映亚洲河流流向的是()11.决定亚洲河流流向的主要因素是()A.地势东西高,中部低B.地势中部高,四周低C.气候复杂多样D.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12.通过学习亚洲地形与河流的关系,畅畅发现地形能决定河流流向。畅畅发现马达加斯加岛有一条接近南北走向的山脉纵贯南北,据此推测马达加斯加岛的河流流向是()A.从中部发源,向四周分流B.从中部发源,向南北分流C.从中部发源,向东西分流D.从西部发源,滚滚东流读亚洲人口分布略图,回答13~15题。13.从图中可以看出,亚洲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是()A.亚洲的东部、南部B.亚洲的北部、东部C.亚洲的南部、西部D.亚洲的东部、西部14.图中M点处人口稀疏,原因是该地区属于()A.气候干旱的热带沙漠气候B.气候湿热的热带雨林气候C.终年严寒的寒带气候D.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地气候15.亚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主要属于()A.季风气候区B.温带大陆性气候区C.热带沙漠气候区D.地中海气候区16.在亚洲同一天里,有人因炎热而纳凉,有人因寒冷而烤火,有人为雨水过多而发愁,有人为长期干旱而忙碌。这说明亚洲()A.气候复杂多样B.大陆性气候分布广C.季风气候显著D.温带海洋性气候典型17.下列关于亚洲说法正确的是()A.地形以平原为主,高原和山地面积较小B.亚洲各地都以温带景观为主C.温带大陆性气候在亚洲分布范围最广D.河湖众多,但多数河流流程短读亚洲和北美洲的略图,回答18~20题。18.亚洲与北美洲位置方面相似的是()A.都跨寒、温、热三带B.都位于西半球C.都濒临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D.都与两个大洲陆上相邻19.四大洋中亚洲不濒临的是()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20.亚洲和北美洲共同具有的地理特征是()A.西部都有狭窄的温带海洋性气候B.东南部都有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广D.都没有热带雨林气候21.根据你对各种气候类型特点的认识,美国的小朋友想要欣赏狗拉雪橇的景观,他应该到以下哪种气候类型分布区()A.温带大陆性气候区B.温带海洋性气候区C.热带雨林气候区D.寒带气候区二、填空题22.亚洲中部的地形以、(平原;山地;丘陵;盆地;高原)为主。23.亚洲西南以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隔洋与洲相望。24.亚洲独有的世界气候类型是带气候。25.亚洲是世界最大,跨度最广,距离最长的大洲。26.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海峡。27.亚洲地势起伏很大,________高、_________低。中部的____________高原和帕米尔高原最为高峻,四周分布着较低的地形单元。28.受地形的影响,亚洲的大河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_______状流向周边的,源远而流长。29.下列河流中注入印度洋的是(填序号)①叶尼塞河②印度河③恒河④黄河三、综合题30.读亚洲部分地图,回答以下问题。(1)写出亚洲与其他大洲的分界线名称:A__________山脉,B__________海峡,C__________运河,D__________海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单元练习含答案
上一篇: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课堂检测    下一篇: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测试题27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