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地理 > 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试卷有答案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十章《极地地区》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读图完成以下两题。/1.漫画中的动物生活在() A.青藏地区B.亚马孙流域C.北极地区D.南极地区 2.地球上气温最低、被称为“冰雪高原”的地区是() A.北极地区B.南极地区C.赤道地区D.青藏高原 3.南极昆仑站建站的主要困难体现在() ①建筑材料、设备将面临低温严寒的巨大考验②工作人员面临高原缺氧的考验③极夜施工需要人工照明④紫外线辐射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南极洲冰雪平均厚达2000米以上的主要原因是() A.多大风B.年降水量丰富C.周围海水冻结成冰D.由于气温很低,积累了万年以上的冰雪 5.下列气候资料图中,最符合南极洲气候类型的是()/ A.AB.BC.CD.D 6.关于黄河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太平洋板块B.有太阳直射现象C.附近海域多企鹅D.夏季是科考的最佳时期 7.酷寒是南极洲一个突出的气候特征,下面有关解释南极洲气温低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地球上纬度最高的大洲B.是地球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C.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所环抱D.冰雪覆盖,对太阳有较强的反射率,吸收太阳辐射较少8.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建站时间都选择在1月至2月的主要原因是() A.此时是南极的暖季,白昼长B.此时南极最为寒冷,冰层坚硬,地基牢固C.此时南极冰雪全部融化,地面裸露方便选址D.此时南极出现极夜现象,风雪小 9.图中三个科考站地理位置差异表现为()/A.从南到北依次是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B.长城站在东半球,中山站和昆仑站在西半球C.按距离北京从近到远依次是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D.按照纬度从低到高依次是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10.素有“冰雪高原”、“白色沙漠”和“风库”之称的地区是() A.南极地区B.阿拉伯半岛C.撒哈拉沙漠D.北极地区 11.近年来,北极地区“白色”面积在逐渐减少,“蓝色”面积却在不断扩大。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地震海啸B.全球变暖C.板块的运动D.注入的河水大增 12.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树立人地协调观,保护我们的家园。如图公益海报揭示了()/ A.北极生态环境恶化B.北极自然灾害频发C.北极熊遭人类驱逐D.北极熊繁殖速度快 13.下列关于两极地区共同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都建立了众多的科学考察站B.都有丰富的矿产资源C.都非常寒冷D.都没有长期定居人口 14.有关南极地区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A.距南极洲最近的南美洲南端属于南极地区B.南极地区仅仅局限于南极圈以南的地区C.南太平洋的一部分属于南极地区D.南极洲的面积比南极地区大 15.小明列举了我国南极科学考察队在南极考察时可能遇见的危险,其中不可信的是()A.暴风雪在冰原上不停地咆哮,使人晕眩迷途B.酷烈的寒冷,给队员留下无情的冻伤印记C.遭受暴雨袭击,科考站被淹没D.冰雪覆盖冰隙、冰沟,随时有可能吞没考察队员16.下列关于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指南回归线以南的广大地区B.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区C.自然资源十分贫乏D.代表动物是北极熊 17.关于南北两极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以陆地为主B.都以海洋为主C.代表性的动物都是企鹅D.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都占有重要地位 18.假如一轮船从长城站出发,按顺时针方向环绕南极洲一圈,某游客观察到的现象与事实相符的是()A.轮船依次经过了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B.为了采光,长城站的门窗朝向南,中山站朝向北C.当地土著居民—因纽特人居住的房屋为雪屋D.沿岸很多地方可见成群聚集的企鹅19.我国在北极建立的科学考察站是() A.黄河站B.长城站C.昆仑站D.东方站 20.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中,位于西半球的是() A.长城站B.昆仑站C.泰山站D.中山站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21.自1984年中国政府组织首次南极考察至今,已成功地完成20次南极科学考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2014年2月8日上午11点,我国国家海洋局宣布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正式建成开站。读图和文字资料分析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示意图。//材料二:南极大陆是地球上至今未被开发、未被污染的洁净大陆,在全球变化、特别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已有20多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100多个科学考察站,取得重大科学研究的突破性进展。(1)我国在南极大陆上建立的第四个科学考察站名称是()A.泰山站B.长城站C.中山站D.昆仑站(2)图中,中山站、泰山站、昆仑站分布的地理位置在纬度上都处于_______

 

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试卷有答案

 

上一篇: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测试卷    下一篇: 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测试卷20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