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地理 > 八年级下册

人教版本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五章测试卷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1.秦岭—淮河以北和以南的河流比较,以北的河流显著的特点是()A.水量更丰富B.含沙量小C.汛期更长D.有结冰期2.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是()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3.在区域地理中自然、人文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区域位置影响了区域气候B.区域地形影响了区域河流流向C.区域农业影响了区域气候D.区域气候影响了区域植被4.我国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A.民居屋顶坡度更小B.冬季气温更低C.水稻种植面积更小D.河流水量更大5.我国最早建立的重工业基地位于下列哪个地区()A.西北地区B.北方地区C.南方地区D.青藏地区6.四大地理区域中,关于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A.青藏地区绿洲农业B.北方地区畜牧业为主C.西北地区河谷农业D.南方地区水田种植为主7.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人口重心在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水土资源搭配优于北方地区C.南方地区的人均耕地面积比北方地区多D.北方地区水资源少于南方地区的主要原因是平原面积广大8.关于秦岭—淮河一线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年平均气温0℃等温线②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③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④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9.不同地理环境的人们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与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如我国参加冬奥会的运动员就大多出生在()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10.根据下列内容,判断图(1)中①②③与图(2)中的甲、乙、丙三地的组合最有可能的是()/A.①为丙地,②为乙地,③为甲地B.①为乙地,②为丙地,③为甲地C.①为甲地,②为丙地,③为乙地D.①为丙地,②为甲地,③为乙地11.如图为台湾的旅行团6月份在大陆沿着图A—B—C—D四地完成了穿越之旅,下列说法不可信的是()/A.甲:我看到了稻田、麦田、沙漠、戈壁、雪域高原B.乙:我看到沙漠之舟骆驼,也看到了高原之舟牦牛C.丙:四地降水最多的是AD.丁:我看到了热带雨林的美景12.下列图示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甲是西北地区,“远看是山,近看是川”是其显著特征,牧区多见蒙古包B.乙是南方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C.丙是北方地区,以平原、高原为主,民居屋顶坡度较大、墙体较高D.丁是青藏地区,地势高耸,形成独特的高寒气候,城镇多见平顶碉房13.以下关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A.400mm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B.7月2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C.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D.湿润区和半湿润区分界线14.我国秦岭以南地区()A.终年高温B.草原广阔C.雪山连绵D.稻田广布15.科学家研究发现,温暖湿润地区的青蒿中青蒿素含量较高,寒冷干旱地区的青蒿中青蒿素含量较低,下列地区中,青蒿中青蒿素含量较高的是()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16.下列各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一致的有()A.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B.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C.半湿润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D.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17.“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描述的是我国()A.青藏高原地区的景观B.西北地区的景观C.南方地区的景观D.北方地区的景观18.下列关于四大地理区域的说法错误的是()/A.甲为西北地区,为我国主要牧区,分布有三河牛、三河马、滩羊、细毛羊等牲畜品种B.乙为南方地区,水网密集,水运仍然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C.丙为青藏地区,“高寒”是其显著特点,没有种植业D.丁为北方地区,主要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19.下列地区经济发展体现“因地制宜”原则的是()A.在北方扩大水稻种植面积B.在南方大面积种植甜菜和大豆C.在西北发展畜牧业和灌溉农业D.在西藏大面积种植小麦和水稻20.秦岭一淮河一线是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该线南北地理差异很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线以北戏剧唱腔委婉,园林小巧玲珑B.该线以南以水田为主,种植水稻、甜菜C.该线以北冬季河流结冰,影响水运D.该线以南屋顶坡度大、院落开阔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21.读我国四大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1)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A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____________地区。(2)四个区域内,降水最丰富的是__________;夏季气温最低的是__________。(3)B地区与C地区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__一线,该界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

 

人教版本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五章测试卷
上一篇: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第五章课时检测卷(含答案)    下一篇: 6.1《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