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化学 > 九年级上册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教案64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3)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来探索微观世界,认识分子和原子。(2)通过对宏观现象的讨论,把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引向深入,引导学生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比较两种变化,进一步从化学变化中认识分子与原子的特征,形成概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二、【重点难点】重点:从宏观现象认识微观粒子的运动,形成分子和原子的概念。难点: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启发法、引导法四、【教学准备】PPT、烧杯、品红、热水、冷水、浓氨水、酚酞溶液等。【教学课时】  1课时六、【教学过程】游戏规则:小组传递丝巾,同时全班齐背《元素周期表》前二十位元素,结束时丝巾到达哪位同学手中,就请他回答第一个问题。(老师)这位同学,你的手中有一张很平常的丝巾,请你仔细观察并闻一闻这条丝巾有没有什么不同?(学生)闻到了香味。(老师)同学们想一想:当你们拿到丝巾,并没有看见丝巾周围有什么物质,但是却能闻到香味,这是为什么呢?同样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同样的现象。比如:将湿衣服晾晒在外面,一段时间湿衣服干了,那么衣服上的水去哪儿了?再比如,把一块糖放入水中,在不用勺子搅拌的情况下,糖慢慢消失了,而水却有了甜味,消失的糖块去哪儿了?(过渡)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微观世界的大门,去探索物质构成的奥秘。(板书)课题2 分子和原子(老师)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第48页,预习教材,并完成《同步练习册》课前自主导学。物质是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老师)展示PPT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古人就提出了:“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观点,这句话的意思是:“一尺长的木棍,每天截取一半,永远都取不完。”后来,一些学者就提出了“物质都是由一些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的观点。(过渡)大千世界,物质繁多,那么这些宏观的物质究竟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学生)物质是由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板书)物质是由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过渡)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探究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它的基本性质。探究一:分子的基本性质(资料分析)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如果把分子放大到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教案64
上一篇: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教案37    下一篇: 化学九年级上册3.1分子和原子教案42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