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九年级上册

乡愁教学设计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小学     2,:语文2,:13,学生课前准备:一、 预习课文,初步了解诗歌内容,借助工具解决生字词。二、 收集有关作者或诗歌的资料(文字或图片)教学课题教学目标:知识与1、通过对诗歌深情的朗诵,理解品位诗歌的语言和结构。2、通过合作探究,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学习种诗歌中用的写作技巧:托物寄情。3、通过对诗歌美点赏析,感受诗歌的魅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感受作者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国统一的期盼之情教学、难点:教学:1、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2、学会一种诗歌中用的写作技巧:托物寄情教学难点:通过对诗歌学生对诗歌朗读时节奏感的把握诗中内容由思家升华至思国的思想转化过程教材分析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是在余光中的《乡愁》里,他转换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诗歌中诗人巧妙将“乡愁”这种情感进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他的物。在人生的每一阶里,“乡愁”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物上,这样,诗人的乡愁就不至无所依附。在这首诗中,作者表达了千万游子的思乡之情,表达了他们期望民族分裂局面早日结束,祖国统一大业尽快实现的心情。教学法朗读法、欣赏法、音乐感受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而乡愁又是中国诗歌史上历久新的主题。多诗人都曾表达过 那最让人牵肠挂肚、费尽思量的思乡之情。乡愁,是文学创作中永恒的主题,同学们你的记忆中有哪些诗歌是书写乡愁的?(学生回忆,教师多媒体展示)现在让我们与余光中一起唱起乡愁这永不老去的歌。(简介作者及其创作)余光中,1928年出生南京,1949年离开大陆,现居台湾,是台湾诗人。已出版诗集、散文、评论和译著40余种,60年代起余光中创作了不少怀乡诗,其中便有人们争诵一时的“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土。”70年代初创作《乡愁》时,余光中时而低首沉思,时而抬头远眺。他说:“随着日子的流失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 (二)朗读:诗人离开故乡几十载,经历了生离、死别,饱尝了乡愁之苦与故国之思,初读诗歌。 1、学生自读,读准重音和节奏,读出感情:(教师指导,多媒体展示)2、指名朗读(教师点拨)3、分组读4、集体诵读5、听看朗读视频(多媒体播放)【百度视频】乡愁的录音http:///programs/view/PyR4mPLiras/(三)内

 

乡愁教学设计
上一篇:九年级语文下册:乡愁教案、课件及素材    下一篇: 乡愁教学设计部编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