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九年级上册

岳阳楼记导学练测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27课《阳楼记》导学练测【字词运用】(1)注音滕(téng) 谪守(zhé)衔(xián) 吞(tūn)骚人(sāo) 霪雨(yín)霏霏(fēi) 樯倾(qiáng)楫摧(jí) 冥冥(míng)谗言(chán) 波澜(lán)芷(zhǐ) 汀兰(tīng)郁郁(yù) 神怡(yí)偕忘(xié) 嗟夫(jiē)(2)形似字区别(3)通假字百废具兴 “具”同“俱”,全、皆。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同“嘱”。(4)解词然则:(既然)这样,那么……。若夫:像那。(用在一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语)至若:至,又如。(用在又一话的开头引起另一层论述)薄暮冥冥:迫近。嗟夫:唉。【句子分析】课文从“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后“重修阳楼”写起,这说明他在逆境中也能做到“不以己悲”’,并且奋发有为,勤奋治理政事,使巴陵郡“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说明他也有阔大的胸襟,跟下文所写的那种“以己悲”的“迁客”是不同的。作者用“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来概括那些“迁客骚人” 的“悲”;用“心旷神情,宠辱偕忘”来概括其“喜”。这样写是为了将他们的悲喜之情同“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景抒情转入议论,突出全文主旨。第5两个设问句,一层层深入:先谈古仁人之心与迁客骚人有异,用“哉?”引出古仁人之心,强调一个“忧”字;是自然地引出了“时而乐?”,使文章推进一层,得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结论,古仁人的伟大胸襟由此顿出,令人钦叹。【课文背景知识】(1)作家作品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苏州县(今省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2)文学识骈句,指的是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跟对偶相似,只是不像对偶那样在音韵上有严格的要求。骈句也有工整和不工整之分,不工整的骈句在结构和字数上也可能不完全合乎要求。散句,则是相对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其余则按意义划分节秦。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须有较长的停顿。(3)背景知识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罢免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职务,流放州(今州市)。第二年六月,滕子京重修阳楼,行将落成,函请范仲淹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千古名篇《阳楼记》就是在这年九月十五日写成的。【课文结构分析】(1)层次结构第一部分(第1),写作记的缘由。第二部分(第2~4),写阳楼的景象和“迁客骚人” 的“览物之情”。第三部分(第5),抒发作者的阔

 

岳阳楼记导学练测
上一篇:岳阳楼记复习试题及答案    下一篇: 岳阳楼记练习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