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九年级上册

岳阳楼记有关资料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阳楼记有关资料1一、作者简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县(现在苏州中区)人,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死后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两岁丧父,和母亲随继父(为小官吏)四处迁徙。26岁登进士第,因敢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庆历元年(1041),经略安抚副使,采取屯固守策略,巩固边防,使西夏不敢进犯,当时边塞流行着“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的话。庆历三年(1043),参知政事,提出十项政治改革案,为守旧派所不容,遂外放州、州、杭州、青州等地知州。他以六十四岁的人生,矢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文章和诗词俱脱俗凡,是其心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二、范仲淹逸事(耀辉)范仲淹在进士及第步入仕途之前,其少年时代和青年时代大体是在攻苦食淡的艰难生活中度过的。景德初,仲淹随继父至淄州(今淄博),就读长白山澧泉寺,每日里只以粟米熬粥,待冷凝之后分为四块,早晚各吃两块,至佐食的菜肴,就更谈不到了,只能“断数茎,入少盐以啖之”。二十三岁时得知身世,感泣辞母,只身赴南都应天府(今南京)书院,其后直到进士及第,更是过了五年的“人不能堪”的苦读生活。据仲淹《年谱》,仲淹在应天府书院“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枕,夜或昏怠,以水沃面。往往粥不充,日昃始食”。《宋史》列传第七十三记仲淹这一时间的生活,与《年谱》所记也大体一致。其实,即使进士及第步入仕途之后,相当一时间,他的生活状况也并没有太大的改变。晚年在《告子弟书》中仲淹回忆这一时期的生活时就谈道:“吾贫时与汝母养吾亲,汝母躬执,而吾亲甘旨未尝充也。”这应该是确实的。天禧元年徙集庆军节度推官离开广德时,仲淹无一点积蓄,只得卖掉唯一的一匹马以充行资。(选自《范仲淹:忧乐人生》,长江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三、参考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是重新修建阳楼,扩增它旧有的规模,把代名家和今人的诗刻在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一湖。它连接着远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宽广无边;早晴晚阴,气象万千。这是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前人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然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湘,被贬的政客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不同吧?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辰都隐藏起了光辉,山也潜伏起形体;商人旅客不能前行,桅杆倒

 

岳阳楼记有关资料
上一篇:岳阳楼记文言知识点归纳总结    下一篇: 岳阳楼记有关资料二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