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登幽州台歌导学案四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教学导学案 年级:七年级语文   人:曾含  人:禹宏辉 课题:《登幽州台歌》      :1      课型:新授课一、学习目标1、准确背诵诗歌,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面赏析诗歌。()2、反复诵读,积极讨论,领会这首诗丰富的内涵。(难点)3、体会这首诗沉郁悲壮的风格特点。二、活动设计  导入:幽州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万岁通天元年(公元六九六年)武则天派建安武攸宜远征契丹,而我们的诗人子昂以右拾遗随军参谋的身份,有幸见证了这场战争,并写下了旷古烁今的《登幽州台歌》1.相关链接子昂的人生经历:子昂(约公元661~702)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伯,梓州射洪(今省射洪县)人。睿宗文明元年(684)进士,官至右拾遗,后世称为拾遗。他论诗标榜汉风骨,反对齐绮靡文风,所作诗歌以三十八首《感遇诗》最为出,诗风质朴浑厚,受到甫、、元好问等后代诗人的高度评价。   青少年时家庭较富裕,慷慨。成年后始发愤攻读,关心国事。24岁时举进士,官麟台正字,直言敢谏,一度因“逆党”反对武则天的株连而下狱。两次从军,对边塞形势和当地人民生活有较深的认识。公元698年(圣历元年),因父老解官回乡。父死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简织罪名,加以迫害,使之冤死狱中。他是初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伯集》传世。诗歌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尽忠、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参谋,随军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随后,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金台,遗址在今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从这首流传千古的《登幽州台歌》,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题目:  台:是古代一种高大的建筑物,非一般土台。幽州台:即金台,又称蓟北楼,相传是战国时昭平在公元前312年执政后,为国耻,励精图治,采纳郭隗的建议,建金台,置金台上,延请天下奇士,很快就招到了乐毅、剧辛、衍等贤能之人,国家迅速强大。蓟,当时属幽州(今比京市大兴县),故称幽州台。今夭就只剩下京郊的一处荒野之地(一)、课前预习1、解释下列词语:(1)前:   (2)古人、来者:   (3)念:     (4)悠悠:  (5)怆(   )然:

 

登幽州台歌导学案四
上一篇:登幽州台歌导学案二    下一篇: 登飞来峰教学研究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