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化学 > 九年级上册

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教学设计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一、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实例,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2.通过观察实验和想象,认识分子的基本性质,并能够用分子观点解释一些生活现 象。3.能从分子角度区分纯净物和混合 物、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4.逐步微观想象和分析、推理。二、教学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2.分子的基本性质,并能够用分子观点解释一些生活现象。三、教学难点1.分子概念的建立和分子行为的想象 2.想像力和分析、推理的培养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生活中一些见的现象,例如:糖 块放到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变甜了;湿衣服经过晾晒会变干;走进花圃会闻到花香……,这些现象在很早以前就引起了一些学者的探究兴趣,为了解释这些现象,他们提出了一种设想:物质都是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他们当时是怎么想的呢?【引导】糖块放到水里,糖是一点一点溶解的;湿衣服晾干,水是一点一点蒸发的。这说明物质是由更小的“物质”构成的,最小的物质是多大?(应该是看不见的小微粒)。再如品红放入热水中(演示),红色慢慢扩散,说明品红是可以分割成看不见的小微粒的;且水也不是“铁板一块”,其中是有空隙的。【讲述】人们通过对大量类似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设想出物质都是由无数的微小粒子构成的;随着科技进步,证明了这个猜想是对的,且认识到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等多种;现在人们通过先进的科学仪器,不仅可以看到分子和原子,而且还能操纵原子发生移动(见图3-2和图3-3),照片可以说明分子和原子是真实存在的。倾听 倾听、思考、想象倾听、了解人们对分子、原子的认识过程。由日生活中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引出问题,拉近化学和生活的距离。模拟古人的思考过程,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和分析、 推理。使学生了解人们对分子、原子认识的历史过程。分子分子的基本性质【引导】人们用肉眼能直接看到分子吗?【讲述】用普通显微镜也看不到分子,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分子。一滴水中的水分子,由10亿人昼夜不停地数,要数3万多年。体会分子很小让学生体会分子很小【引疑】构成物质的分子是静止的,还是不断运动的?什么现 象能说明这个问题?【演示】向少量滴有酚酞溶液的水中(从小烧杯倒入试管)加入浓氨水将分别盛有酚酞溶液和浓氨水的小烧杯,用大烧杯罩起来【思考】上述品红放入热水中的实验,当水完全变红、颜色一致后,分子还在运动吗?回答不断运动品红扩散、湿衣服晾干、闻到花香……观察溶液变红观察酚酞溶液变红,并思考原因思考、回答运动回忆物理上学过的分子运动论的有关知识。认识酚酞遇到氨水会变红体会氨分子悄

 

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上一篇:分子和原子说课教案    下一篇: 初三化学《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