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化学论文

原生态下科学探究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所属栏目: 化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7-10-1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长沙市雷锋学校  陶清平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并将科学探究作为化学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强调科学探究既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和实践过程,又是主要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探究”的实践操作也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关注。然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由于教师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不够、理解不深、把握不足,致使科学探究存在着“华而不实、广而不精、形式单一”等问题。如何使科学探究不再是“旧时王榭堂前燕”而能“飞入寻常课堂中”?怎样使科学探究不再为“浮云蔽日” 而使探究更加有意义、更加有效呢?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一线教师深思的问题。

  一、          精选探究点,避免“华而不实”

  化学课堂教学内容繁杂、教学目标多元。有时,课堂上探究的话题会有很多,如果不加选择一一探究,学生只能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匆匆走过场,探究也就只能停留在表面,华而不实,所讨论的问题缺乏深度和广度,探究缺乏主线,课堂讨论就难以深入开展。

  案例1   硫酸性质探究教学活动片断

  教师活动: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探究硫酸的物理性质

  学生活动:讨论,得出实验方案。1通过对相同体积的水和浓硫酸加热,观察到水先沸腾,说明浓硫酸的沸点高。2将相同体积的浓硫酸和稀硫酸放在天平的两端,天平向放浓硫酸的一端倾斜,说明浓硫酸的密度大。

  学生活动:探究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做“蔗糖的脱水实验”和“硫酸铜晶体的吸水实验”。

  教师活动:探究硫酸与铜的反应。

  1演示浓硫酸与铜的反应,并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要求学生观察现象,再与学生一起分析产物。

  2追问:稀硫酸与铜是否反应?试讨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使放入稀硫酸中的铜能溶解?

  不加选择的面面俱到的探究,从表面上看,整节课紧张而忙碌,而学生一直在忙于应付老师一个接一个的问题。过多的实验设计和观察,使得学生分不清重点。过于匆忙的设计、问答和总结,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是少之又少,更谈不上对重点、难点的消化和吸收。长此以往,学生探究的兴趣、主动探究的意识也会在过于繁杂的探究活动中消失殆尽。

  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探得快乐、究得主动,使探究教学落到实处,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繁华,这就要求教师充分研究教材、研究学情,依据教材的重、难点,教学目标的达成,精选一、两个有探究价值的、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知识点重点探究。设置有思维深度的探究问题,给学生充分探究的时间。这样,学生才不致于沦为探究的机器,课堂才不致于为探究而探究,才能做到探究性教学的“表里如一”。

  二、          关注探究的度,避免“广而不精”

  探究活动的度,既有广度问题又有深度问题。在化学探究教学中既要把握好探究活动的广度,又要精心设计探究活动的深度,避免“广而不精”,以使每一位学生都乐于探究,都能探究,进而使学生的探究思维和探究能力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1.把握探究活动的广度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是每节课都进行探究活动还是只有的课时进行?是一节课所有的内容都安排探究活动还是只有的内容安排?是进行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还是只进行探究活动中的某个环节?这些都是探究活动的广度问题。把握探究活动的广度问题要考虑以下几点:一是根据学生能力大小、素质高低来确定。如果超过学生的接受能力,必会影响探究的质量。二是根据实际内容来确定。在教材中安排了许多的探究活动,如在选修4《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这一节中就安排了两个科学探究活动和三个实验活动,两个科学探究活动是1以4H+ + I-  + O2  = 2I2 + 2H2O反应为例,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2探究不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三个实验活动分别是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出现在同一节教材中,教师如果没通览教材,确定好探究活动的内容和时间,没做到张弛有度,或一股脑全安排下来,就会超乎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对学习水平较差、探究能力较为欠缺的学生来说更为困难。三是不要将探究教学和一般的教学对立起来。既可以整节课都以学生探究为主,也可以是一节课的某一个环节开展探究学习,但要设计好探究活动的长短,既要使学生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 探究能力得到发展,又要完成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任务。

  2.精心设计探究活动的深度

  探究活动深度设计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科学探究的内容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在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一定提高后再增加难度;二是处理好完整探究和部分探究的关系,可先侧重利用某一要素进行探究(如某一段时间主要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另一段时间主要培养学生提问题, 做出假设的能力。然后再体验探究的全过程,三是根据不同年龄、不同知识结构层次的学生,分层教学,分层探究,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以自己的学习参与力所能及的层次进行探究。

  案例2:乙醇的探究活动教学设计。

  有关乙醇知识的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体系中既出现在必修2的教材中又出现在选修5的教材中,学习的内容呈螺旋式上升。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有不同的探究活动设计。化学新课程必修课是面向全体高中生,科学探究活动应立足基础,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要循序渐进,为学生科学方法的掌握和后续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在必修2中的探究活动设计应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充分体现化学从生活中来这一理念。为此,设计了以下几个探究活动:一、列举生活中的事例,探究乙醇的物理性质。二、以乙醇在体内的氧化过程为铺垫,探究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被强氧化剂的氧化反应。三、比较乙醇与水分子结构的共性,在已有的水与钠反应的知识基础上探究乙醇与钠的反应。由于探究活动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情,学生兴趣高昂,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探究中来,学习兴趣和实验操作能力得到较好地培养。化学课程选修课面向的是选修理科的学生,相对来说,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实验设计能力都比高一学生要好些,同时,探究活动的设计应为学生进入大学后的研究学习作准备。为此,可设计乙醇结构的完整探究活动,重在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以及创新精神、探究能力。

  三、巧用探究方法,避免“形式单一”

  一提到探究方法,人们自然就会想到实验,有更甚者似乎“无实验不探究”。实验探究确实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但不是唯一的形式。事实上,科学探究还有其他多种形式。如调查研究、访谈、查阅资料、交流与讨论等。教学时,应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习内容,巧妙选择合适的探究方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进而达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

  案例3:浓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的探究教学。

  针对层次较好,探究能力较高的学生可按以下思路进行探究活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得出结论——交流与表达。针对基础较差,探究能力较低的学生按以下思路进行探究活动会有比较好的效果: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观察现象、分析原因——交流与表达——得出结论。以上两种不同思路都是实验探究的方法,当然对于理论水平比较高的学生,又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还可以采用讨论与交流的方法进行探究。

  科学探究是一个复杂的教学活动,不是僵化的模式,也不是科学方法的简单应用。应根据实际的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问题,灵活选择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领会这些形式背后的思维品质,才是科学探究的真正内涵,才能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总之,进入新课程改革,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准确运用探究性教学法,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责无旁怠。真正的探究应该是一个较长的学习过程,一种好的学习习惯。它应体现在我们的每一堂原生态的课堂之中,并且要行之有效。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新知,在创新中获得成功。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深刻理解探究性教学的真谛,走出探究性教学的误区,才能与时俱进,开创教育的新天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彰显实验魅力 有效突破难点    下一篇:高考化学答题技巧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