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道德与法治论文

心理学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所属栏目: 道德与法治论文  更新时间:2017-11-19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在教室里为“心”的种子浇水

  ——心理学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危悦

  内容摘要:在新课标的安排里,心理教育的内容在初中思想品德,尤其是在初一的教学目标中占据了较大的比重。与传统政治教学偏重认知能力的特点不同,心理教育将情感培养放在更优先的位置,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吸收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情感教学目标,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德育效益。本文首先分析了心理教育方法的优势,接着分享了融入心理教育方法的一个课堂案例。

  关键词:心理学  教学设计  优质课堂

  西方教育改革很早就探讨过教育“局限于脖子以上”的问题,即过度重视知识性的学习而忽视了情感与态度的养成。随着新课标的改革,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目标中不仅融入了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在整体教育总目标中也体现了心理教育的理念与特点。心理教育要求重视引导和满足学生的内在需要,紧密贴和青春期学生的认知能与社会性发展阶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实现思品课标中的情感与能力目标;因此,将心理教育方法引入到思想品德课程中,将有益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一、对初一思想品德教学的思考

  1、“重知轻情”的改变

  在我国教育界近年来特别强调学校教育的责任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会做人”。这既是对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一种应对,也是当今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学会学习的关键是不仅要有良好的学习能力,更要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即乐学情操。学习能力属认知范畴,而学习态度则属情感范畴。学会做人的关键是不仅要有良好的处世能力,更要有高尚的人类情操。处世能力属认知范畴,高尚的情操自然属情感范畴,并且是情感的核心成分。“学会学习”和“学会做人”的教育思想,突出了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不能有所偏废。

  然而,在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却出现了严重的重知轻情的教学失衡状况,致使教学中情感教学目标不能落实,削弱了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效能。针对这一问题,初中思想品德的新课标做出了较多的改变;大大增加了对情感目标的关注,例如,在分类目标中将情感放在第一位,能力目标次之,最后才是知识目标。不仅如此,近来中考题目也更多地向开放性、灵活的题型转变,更多是强调情感态度正确的情况下言之成理即可,而不是过分强调具体的知识点。

  2、心理教育方法的优势

  宏观来讲初一心理教育的目标与初一思想品德本身就有着较多的重合之处,像入学适应、认识自我、调控情绪、享受生活、自尊自强等等,大部分主题都是相通的。而二者的差异较多的表现在:①心理教育较少传授知识,而更多地是让学生发现自己,反思生活;②心理教育更重视情感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知识点的掌握;③心理教育不用考试的方法来考核,更多看重学生平时的表现与参与度。

  这些差异使得二者虽然共享同样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却分道扬镳。心理教育以活动辅导为主线,穿插思考与升华;而思想品德以知识点为课堂主线,穿插故事与案例;前者偏重学生的主体,而后者更易于将重心移至教师的主导上。

  在具体教学流程的操作上,心理教育的课堂以学生的内在心理活动为中心,遵循按照“预设情景、引起需求”(让学生想学)——>“介绍知识、讲解方法”(使学生爱学)——>练习巩固、自主应用“(助学生学会)来进行的;始终将学生的需要放在中心位置。

  随着思想品德课标的转变,情感态度教学目标重要性的突显,心理教育的这些特点成为了其教学的亮点与优势,如果能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很好的引入,将会给课堂增添生气,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情感教学目标,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德育效益。

  二、融入心理教育方法的尝试

  1、新课标分析

  总目标:

  七年级思想品德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旨在能促进初中生更好地适应中学环境,认识、悦纳自己——而其中第一单元,更是以帮助新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为主要教学目标。

  本节课程选取的是,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学习新天地》中的”做学习的管理者“这一个环节;由于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学习任务难度加大;因此,本环节的总目标是要帮助学生领会①中学与小学不同,要掌握新的科学方法;②掌握更科学的方法,会用它来适应中学学习。

  分类目标:

  新课标的总目标下设了情感、能力、知识三类分类目标,而其下也分别设置了多个小点。

  在课标的分类目标中,本节课主要针对的分类目标是能力目标下的第四条”学习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方法,能够积极适应信息化社会“。学习是中学生时期最主要的活动,能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适应初中大信息量的新学习环境,是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适应学校生活的第一步。由于以能力目标为核心,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将围绕与适应新学习环境有关的能力(注意力、记忆力)等方面展开,强调实践性和操作性,重视学生实际能力的习得。

  2、选课依据

  选择本课作分享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初一课程中《学习新天地》这一框的学习内容里的重难点可以利用心理学方法更好地突破。例如对注意力重要性的讲解,光用讲故事或说教的方法远不如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来让同学亲身体验”视而不见“的现象(具体解析见重难点突破),要更有说服力,且能加深印象。

  3、重难点突破

  课程目标以能力掌握为核心,将本课程的知识点分解后,教学的重难点如下:

  重点:掌握提高学习效率的两大关键——提升注意力与记忆力的方法(本课中心目标)。

  【分析】课本上,”做学习的管理者“这一节中的两大能力要求分别是①提高学习效率;②合理安排时间;围绕这两点,本课关注的第一是提升注意力,以提高听课效率;第二是掌握方法来,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来提高记忆效率,也促进了学习效率。

  本课以能力掌握为核心目标,因此,掌握并学会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中运用注意力提升法,记忆法是本堂课的重点。

  【突破方法】结合多种课堂体验活动,通过让学生亲身练习、实践来体会方法。通过巩固例子与练习来加深掌握,通过作业来进一步落实学生的实践操作。

  难点:

  (1)明白中学学习比小学更有挑战性,自己需要改变过去的学习方法,学会更高效、更科学的方法;促使学生产生要掌握新学习方法的内在需要(由于初一心理年龄特点,学习前的需要预设非常重要,有利于产生想学的心理状态)。

  【分析】初一学生刚进入中学,还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许多学生仍处于懵懵懂懂的状态;很多人虽然逐渐感觉的吃力和困难,总觉得自己不如小学时出色了,但却并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更没想到要掌握新的学习方法来应对这一变化。初一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有局限性,在平时的学习中很难自己概括出中学的变化是导致自己学习跟不上的原因,而习惯归咎于自己脑子不好使,不够聪明。

  因此,要想让学生产生欲望,积极地参与并真正的利用本课所学来帮助自己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他们从直观地例子中体会任务难度是会随量与复杂性的提升而自然加大的,中学学业变化是导致自己”吃力“的原因,只要相应地改变学习方法,就能够更好地适应新学习。

  【突破方法】采用PPT呈现字来读颜色的stroop游戏热身方法,让学生在游戏任务中直观体会到,问题变复杂,任务增加;如果方法不变自然就会成绩不理想。

  (2)领会注意力的重要性,产生锻炼注意力的需求。

  【分析】平时天天上课,但往往学生没有真正意识到注意力的作用,并没有体会到如果注意力不集中,他们根本接收不到任何信息;没有注意,就会视而不见。

  【突破方法】使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录制的心理学”非注意盲视频“,观看视频过程中会有许多学生看不到很多很明显的变化(因为没有注意),通过再回看视频内容,可以让学生直观的体会到注意的重要性。

  (3)领会记忆方法的重要性,学会记忆法。

  【分析】由于年龄,认知能力等的局限性,大部分初一学生的记忆方法停留在简单的机械记忆法上,不知道还有其他高效的记忆方法。

  【突破方法】结合记忆游戏活动(用PPT呈现来操纵时间,用突显标注的方法来解析),让优秀的学生分享用意义来辅助记忆的方法;再让全班同学集体实践;帮助学生直观地体会到用不同的记忆方法效果会更好。

  4、教学思路

  所有知识点的教学流程均是按照”预设情景、引起需求“(让学生想学)——>”介绍知识、讲解方法“(使学生爱学)——>练习巩固、自主应用”(助学生学会)来进行的。不仅整个课堂的设计流程是这样,每个分类的小知识点也是按照这三步来循环的。

  热身活动【引起需求】

  设计目的:这部分的设计第一是为了让学生从课间转换到课堂的一个热身活动。第二是为了让学生亲身体会到任务变化+复杂会造成难度提升;进而理解中学学习吃力是很正常的,只要掌握了这节课的内容就会有很大帮助。

  大解密【新知讲解】

  1、提升注意力

  1)非注意盲测验——让学生感受到注意力的重要性【引起需求】

  2)介绍提高注意力的方法【新知讲解】

  3)注意力练习法【巩固练习】

  2、高效记忆力

  1)记忆比赛【引起需求】

  2)解析记忆法【新知讲解】

  3)实践练习【巩固练习】

  3、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1)学习中的遗忘【引起需求】

  2)介绍艾宾浩斯曲线和学习效率规律【新知讲解】

  4、总结【巩固练习】

  1)及时复习

  2)家庭实践作业【消化提升】

  5、教学反思

  (1)视频选用与教学内容的整合

  本节课在讲注意力的重要性时选用了一个“非注意盲”实验的视频。该视频本身制作得非常巧妙,是美国大学做注意力研究时使用的实验视频——学生在观看视频时,其实就是再现了这个注意力研究:只要没有注意到,人类就会忽视眼前很明显的事物。

  播放视频、结合学生的记录活动,在进行适当的讲解,“视而不见”的现象本身,就能够比说教更深刻地让学生体会到注意力的重要性。但是使用时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情况,进行细致的安排,比如布置他们数球的任务,之后在询问有没有看到什么异常,之后再回放一遍视频,再让大家回顾所见,才能够体验到自己的“视而不见”。视频资源如果不在课堂中有机融合进去,就不能够很好地发挥效果。

  (2)PPT排版、呈现方式与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

  在上课过程中,会发现一些内容分点呈现,做出形象的动画,会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例如,讲科学记忆法的那一段内容,把不同的时间点用红色圆圈标出来,用PPT逐一呈现,会有利于学生发现聚在一起的数字拆开来可以有不同的意义。

  不仅如此,有时候,把一些重要的的内容改变字体,颜色,会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变化与不同在视觉搜索中会自然而然的凸现出来)。比如讲游戏规则时,我把要点放大字体,加粗加红,就变得有利于学生快速的明白规则。

  (3)信息技术结合学案

  学生学习需要既接收信息,又思考、参与活动,最后还动笔练习,成为纸质的文字沉淀下来,才能有更好的效果。所以本节课程中学案的制作是与课堂活动互相辅助的。例如记忆比赛中,除了用PPT计时呈现和解析外,会先让大家用自己的老方法尝试记忆一次,每个人都动笔回忆在学案上,之后再请同学分享与分析,最后再让所有人练习新的方法再记一次,以保证每个人都能参与到,收获到;而不是只让少数几个举手参加活动的同学有机会参与记忆任务。

  有如最后知识点概括的地方,不仅用PPT总结出结构来,后来还会要求学生自己再学案上抄写(回忆)一遍,既加深印象,又便于查看复习。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新教材使用背景下政治课堂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学校德育的功利化倾向探析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