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音乐论文

如何在音乐课中渗透欣赏教学

所属栏目: 音乐论文  更新时间:2018-02-23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育的目的是通过音乐教学,启发革命理想,陶冶优良品格,培养高尚情操,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全发展。

  歌曲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是通过词与曲的结合,来抒发人们对祖国、对生活由衷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一首高质量的优秀歌曲,就是一部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让学生热爱歌曲,唱好歌曲,就是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一。让学生多听,首先从感性上认识歌曲

  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是人生道路上的极为重要的转折。小学生唱歌,只是感性上的视唱,不理解词的内涵、曲的优美,人云亦云,呀呀学语。而到了初中,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地由知其然向知其所以然过渡,这样就要求我们抓住有利时机逐步加以引导,让学生由感性认知过渡到理性认知。学校每周一都要升国旗,我就让学生从听《国歌》做起,每听一次,就给学生讲一个故事,讲《国歌》产生的历史背景,讲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抗日战争中所表现出的可歌可泣的不朽壮举,使学生慢慢的体会出歌中所表现的伟大震撼所在。平时,我挑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曲子,让学生反复听,听一遍,讲一遍,讲歌曲所产生的背景,讲歌曲所包含的内容,学生理解了这些,就会喜欢唱歌,甚至会达到痴迷的程度。

  二。在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

  体味任何一首歌曲,都离不开联想和想象,否则,就没有美感。联想和想象来源于生活。在歌唱时,应调动起储存在大脑中的丰富记忆表象(生活的画面),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如唱《森林之歌》时,学生如身临其境,仿佛祖国的河山、平原、沙漠、海湾都尽收眼底;唱《大森林的早晨》时,学生可以联想到穿森林,越峡谷,登高山,奔大海,跨草原,迎接日出黄昏,以及找清泉,逐流云的动人情景,有了这样的联想和想象,学生就不会不热爱歌曲了。

  三。提高识谱能力,掌握有关的乐理知识

  由于学生对歌曲产生了“爱”,接着就有“求”的欲望,这时,使他们提高识谱能力,掌握有关的乐理知识,是极为重要的。

  识谱是学习歌唱的第一步,学习读谱,重在节奏与音高的练习,音乐有许多元素,如:旋律、节奏、音色、调式、曲式、力度和速度等,它们在歌曲中都有自身的意义。以速度为例,歌曲《歌唱祖国》是行进速度,而《剪羊毛》是用稍快的速度演唱,如果速度不合适,就会影响音乐形象的塑造。演唱者应对作品的曲式结构进行分析,对歌曲的情感了解清楚,如《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歌曲是A、B、A 曲式结构,开始段落表现了翻身农奴由衷地歌唱新生活的形象,中间段落则把人带入旧社会受压迫的生活情景之中,情感是痛苦、憎恨和觉醒的,与前一段虽然旋律完全相同,但经过新旧社会的对比,翻身农奴对党的感激之情更加强烈, 演唱时更富于激情。

  四。游戏活动。游戏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相联,而且是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活动,即学生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创造表演者参与其间,其意义非同一般,这种活动是先于智力是原始的、是接近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的,适合于儿童的。“如果人疏远了近原始的东西,丧失了平衡,就会走向心灵的荒芜”(奥尔夫语)。

  游戏就是 “放纵”,艺术活动中的放纵与现实生活中的放纵是有着本质的不同的,在音乐教学中给予学生行动上、感情上的即兴的机会,使每个人在这时回复到最自然的状态去随心所欲一下,不但是艺术性质(个性、求异性、独特性)所鼓励支持的,也是最为保险的。教师应创建自由宽松的环境,让学生自主表达、独立解决问题,进行发现性学习。在学生的即兴奏唱实践中,做不做是关键问题,而做得好不好倒是次要的。学生创造音乐,重在于学习过程,而不仅是结果,在此中没有对、错,不会造成学生的挫折感,相反这个尝试的过程却能够使他们体验到发现、探索的乐趣、成功的喜悦、表达自己的独创和个性,这是教育中最有价值和意义的部分。

  马克思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这说明,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那么,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学生所感受,音乐本身也会黯然失色。

  一。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选择适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的音乐作品,是引导学生在想象和联想中体验音乐美的关键。音乐是听觉艺术,它通过音响信号刺激审美主体,并经过审美主体的回忆和表象的心理过程,使音乐的想象和联想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必须要在大脑中储存大量的信息,这样才能在接触音乐时,及时准确地提取相应的联想信号。

  二。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因采取不同的联想引导。例如,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在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想象走进树林听到布谷鸟、公鸡、杜鹃的啼叫;管弦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动物狂欢节》属于情节性作品,在教学中就让学生想象自己生活中最快乐的情节,然后把这种情节与音乐旋律进行联想并用自己的动作来表现音乐;作品《摇篮曲》,属于抒情性作品,在教学时,首先要求学生保持心平气和的心境,用温柔的声音讲述哄小宝宝的故事,让学生体验从妈妈心头抒发出对孩子的深爱之情。

  三。对比不同题材的歌曲,以情育人。不同时代的音乐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生活和社会现象,而不同情绪的音乐作品往往使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更突出,更强烈。欢快活泼的情绪催人奋进,带有悲剧色彩的叙事歌曲更能震撼孩子的心灵。在欣赏《可怜的秋香》,《小白菜》时,我先向学生介绍了歌曲的时代背景,使他们了解旧社会的秋香与小白菜那痛苦的生活,无依无靠,这一份艰辛和无奈深深打动孩子们的心。听完歌曲再来唱一唱《我们多么幸福》这首歌,通过情绪的对比,同学们感受到了新中国的温暖,成长的幸福。他们充满自豪,充满自信的歌声唱出了自己的心声,唱出了为祖国奉献的信念。

  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科技时代,开展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多样化体验活动,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建构理论,也必将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通过课堂教学进行体验式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从中享受音乐的乐趣,体验音乐美的魅力,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如何上好初中音乐课    下一篇:多媒体在音乐课中的运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