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地理论文

环保教育在农村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所属栏目: 地理论文  更新时间:2018-04-03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永顺县石堤镇初级中学  郁正安地球呼唤绿色,人类渴望和谐,人类需要在优美的环境中生存发展。目前,我国生态失衡,自然灾害频繁,环境污染严重等等。对学生进行保护环保、优化环境教育,是地理教学的永恒主题。

  一、让学生正视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现实近几年来,我国南方洪灾泛滥,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奏响了一曲又一曲的抗洪救灾的凯歌,但是,严重的灾害剥夺了不少的生命,同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每年直接经济损失达20-30亿美圆,间接损失达70-90亿美圆,严重地影响了奔小康的步伐。究其原因,人为地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乱砍滥伐,造成对森林的破坏;毁林开荒,导致水土大量流失;湖泊面积减少,废气、废水排放,使空气、水资源严重污染。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实退耕还林,山川重披绿装,已初见成效。实施水资源保护,河流再现碧绿,人们再次感受到大自然的恩赐。

  我在地理教学中,列举我县近几年发生的“5-31”、“7-23”洪水灾害,认真分析灾害的原因和造成的恶劣后果。学生充分认识到自然灾害的产生并不是上天所为,亦有人为的部分。要正视、明白环境恶化的现实,才能使学生投入到保护环境、优化环境的实践中去。在灾害中抗争自救,是不得已的事。在灾后要清醒、要治理,不能祸及子孙,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学生从目睹的现实中,触及了灵魂,提升了保护环境和优化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生养成珍惜水土资源的良好习惯我国仅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在世界上居121位。耕地面积平均占有量还不到世界人均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一。我校僻处水资源缺乏地区,时而洪水泛滥,时而旱灾严重,给人们生活造成严重困难。特别是干旱时期,需要从几里外用水车运水,农作物则要建畜水池,靠雨季畜水池浇灌,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仍在毫无节制地、粗暴地浪费和污染我们的生命之源。“泉眼无声细细流”,用水后往往忘了关水龙头时常发生。我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国情和本地区的实情,陪养学生惜水如金,以实际行动履行自己的责任。

  土珍生万物,地灵产千金。暴雨中,土壤流失十分严重。我地区地处崇山岭之中,土壤流失十分厉害。我带领学生观看被淤泥填平的水库,沧海桑田的小河,无不触目惊心。因此,在我校建立的苗木基地中,学生们顶着烈日,冒着细雨,把荒芜的山包整治成直如线、弯如月的梯土,并用石块一台一台的砌起来,从而减少了水土流失。明知此有理,干起来也不知累。

  三、培养学生创造优美环境的能力营造秀美山川,共建和谐家园。我校建立了一个珍稀苗木基地,根据我地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黄色的土壤,使大批的香樟、桂花、雪松、茶花、红枫在此安家落户。我校有桂园之称,校操场以及校门两株巨大的桂花树已有40余年的树龄。金秋时节,清香入肺。现在,苗圃中,一株株苗木千姿百态,各自有形。学生们一有空闲,整枝培土、浇水整形。每年春秋,进行移植,美化校园。同时正成批量出售,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同学们从中学会了不少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了什么样的土壤种什么苗,什么样的气候栽什么花。

  四、立足教材,从实际生活中加强学生的环保教育地理教学应立足教材,面向生活,把教材内容中的关于环保的知识与生活情景有机结合起来,让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从地理与生活的关系入手,把教材中抽象的关于环保的文字知识转化为具体鲜活的情景,营造生活情景,为地理课堂输入新鲜的生活内容,从生活中学习地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从身边做起。例如:我校在卫生习惯养成方面教育学生如何爱护环境,保护环境,每天让学生从身边做起,不乱扔垃圾,学校成立了“环保志愿小组”,学生都积极报名参与,小组的学生每天都自觉打扫学校的垃圾及监督其他学生乱扔垃圾,现在学校每天已见不到垃圾,周末时“志愿小组”还去敬老院及学校周边地区打扫卫生,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学校的环保教育一初见成效。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带到生活中去,让所学地理知识服务于生活。

  地处农村的初级中学,辽阔的原野,峰恋锦绣的山川,为地理课提供了广阔的课堂,为发展学生的能力提供了实践的场所。只要我们能放开手脚,大胆实践,把课本知识有机的和地方实际相结合,就会达到提升学生能力的目的。

  因势利导,学生乐起来;因情而发,学生干起来。地理课不仅仅是谈天说地,更要脚踏实地。对于我国目前存在的环境保护、生态失衡的严重问题。只要我们抓住这个主题,永不放弃,拓宽视野,在教育中读懂它的意义,优化环境就会变为现实。

  生活需要美好的环境,在美好的环境中生活才更美好。保护环境、优化环境,任重道远,这需要我们永不懈 怠、继续不屈不挠的努力。?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中学地理教学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农村中学地理课改心得体会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