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小学科学论文

有效教学 提升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所属栏目: 小学科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1-02-09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论文关键词:有效,教学,提升,学生,解决

  19世纪,德国卓越的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深刻地指出: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于模仿与记忆,更应该“授之于渔”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达到叶圣陶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石。如何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提升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商榷: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新教材有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情境教学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教材中的情境很具有“数学问题生活化”的理念,能够创造性地利用文本资源进行有效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一方面可利用教学中的现有资源巧妙地操作情境,将静态的情境动态化、具体化。并提供观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看懂图意,获取和选择信息,以利于新知识的引入或发现问题。启发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思考,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提出问题。如教学北师大四年级上册《路程、时间与速度》时,教材提供判断“哪辆车跑得快些?”的情境,仅凭“卡车2时行驶了120千米;客车3时行驶了210千米”来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及认识三者的联系,是不够深入的,也无法让学生获得深刻的体验。因此需要我们更新的教学思考:以数学的比较思想为主线,展开一次次的教学冲突,方能使学生在获得新知的同时,获得知识技能外的最为珍惜的体验。在课的开始部分,通过创设3次的比较:时间同,比路程;路程同,比时间;时间,路程都不同,怎么办?将学生的思考从层层递进带入峰回路转,获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体验,既有思维上的挑战又激起学生解疑的欲望,收到了有效的教学效果。

  另一方面能够科学对文本资源的再创造,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中选取素材,创设新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不仅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且能激发学生认知的需要、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动机。笔者在教学北师大四年级上册“图形的旋转”时,在欣赏各种美丽图案发现其规律后,通过录像观察门闸的开关过程,再利用课件提炼到数学角度来思考:开和关过程有什么相同与不同地方呢?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为理解旋转的中心点、方向、角度这三要素,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又如在教学北师大二年级下册“分米和毫米”时,学生之前学习“米和厘米”是借助“桌子有多长”的情境来认识,若再用“铅笔有多长”这样类似的情境比较枯燥,于是笔者想到了孙悟空的金箍棒会变长变短的特点,亲自做了一根能伸缩的神奇金箍棒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学生认识分米后,准备认识毫米时神奇般地变出一根小金箍棒看谁能测量出其准确长度,然后戏侃说孙悟空就会把它送给他。大家都想怎么办呢?一声“变”大家抽屉的信封里都有这根小金箍棒,此时学生的兴奋劲儿达到了顶峰,每个人的思维火花在愉悦的测量操作中碰撞、闪亮!也让学生亲自通过操作发现“需要用更小的长度单位测量”,获得了深刻的认识冲突和生活需要。

  二、巧设有效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果有效的教学情境是学生有效解决问题的前提,那么组织学生在情境中富有成效地参与学习活动,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就需要我们时刻以学生发展需要为中心,巧妙设计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同桌合作、小组讨论、实践操作、情感评价等等,来激活学生的解题思维,为学生自主探究,采取有效策略解决问题铺平道路。如在教学“组合”的知识时,教师组织了“如果每两个同学都互相握一次手表示祝贺,三个人要握几次手?”这样的教学活动,并让学生在小组里演练,紧接着组织小组讨论“为什么三个数排列能排出六个数,而三个人每两个人握一次手,却只握了三次呢?”。因为人人都参与了握手活动,所以在讨论的时候每个同学都很有见解,把课堂气氛又推向了一个高潮。正是由于学生在参与握手的活动中亲身经历、自主探究了“组合”的知识,他们才能够很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组合”的知识,并才能够深刻地理解“排列”和“组合”的区别。也正是由于学生参与了整个活动过程,才使课堂变得活跃生趣,也才使课堂增添了不少生命活力。

  又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并不要急着对如何进行转化作“操作”上的详尽指导,而是启发学生思考:“能不能试着自己动手剪一剪、拼一拼,把圆转化成一个你学过的图形?”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把学生推到了活动的主体地位上,他们纷纷投入到“如何转化”的学习活动中去,热烈地讨论、大胆地尝试、独立地操作、积极地思考……结果,不少学生找到了不同于教材上的转化方法,表现出了学生良好的思维独创性。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相互合作交流共同探索,通过交流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发展问题,同时,通过交流去学习数学,使他们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自身良好的数学素质并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    下一篇: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提问的方法与策略研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