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音乐论文

中小学生倾听音乐的教学案例

所属栏目: 音乐论文  更新时间:2021-05-17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在教学过程中,努力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地确立,并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真正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尝试运用了以下这些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音乐课中首先需要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中,展示自己的个性。因此,一个好的情境设计,能使学生记忆深刻,能使学生很快的融入到课堂之中,使学生整堂课都在这个美丽的情境中学习。精彩开头,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异、亲切的感觉。如在上《小动物唱歌》这课时,我用充满神秘的语调做好开场白,同学们:大象伯伯给老师打电话要邀请同学们参加动物联欢会,你们想不想参加?”“想”可是,大象伯伯说:“想参加的同学,最少要会学一种动物的叫声”,同学们开始模仿起小动物的叫声。这样的环境,激发了同学们的需要,刺激了同学们的求知欲,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巧妙提问,主动参与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在欣赏《狩猎波尔卡》时,作了这样的尝试:①在学生初听全曲后,问:你们听到了什么?能用动作告诉大家吗?学生一边用动作表现了狩猎时瞄准猎物的样子,一边模仿枪声;②当学生再次聆听乐曲时,我又问:听,狩猎者骑着大马呢?这时几个学生迫不及待的表演了骑马的动作和马叫的声音。③当听到最后一部分时,我再次问:这里的号角表现了什么呢?有的学生说狩猎者在庆贺他们打了很多猎物;有的学生说这是召集大家的一种方式;„„这样的提问利用了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景中,激起了他们的探索兴趣,形成探索动机,最终让学生主动有效的参与到了音乐活动中,使学生的听觉获得美感。

  三、寓教于“玩”,挖掘潜能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通过学生主动的“玩”,充分体验了音乐作品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培养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趣味,积极进行了审美体验,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力、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经验。

  1、角色表演对于小学低中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天生爱表演,也善于表演。当学生理解和熟悉一首新歌时,我总试着让学生在自由放松的气氛中,用身段、手势、表情、眼神等肢体进行自我表演,边唱边舞。在《保护小羊》中,同学们的表演,让我感到了小羊们的温顺;狼的凶残;狗熊、小刺猬、大象、小猎狗的友爱;在表演过程中同学们自由选择其中的角色,进行即兴表演,这样不但能使学生更快、更独立地记住歌词,而且对音乐的情绪也有了非常深刻的体验。

  2、自由创编。音乐的教学一个重要理念就是鼓励学生大胆的进行音乐创造,其目的在于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对于低中年级学生,鼓励他们进行口头创作、自编歌词,在学习《我家门前有条河》时,引导学生通过节奏、强弱、歌词的变化使这段话读起来更有情趣、更加丰富。

  3、音乐表现。音乐大师贝多芬曾说过:“当我作曲时,心里总是描绘着一幅图画,顺着那个轮廓前行。”在音乐教学中有许多难以用文字表达清楚的意思,可以用图画表达;许多让学生难以想象的事物,可以靠图画再现。我经常鼓励学生用图画把自己感受到的音乐形象描绘出来,孩子们一个个兴致勃勃,有的用绿色表现了广阔田野的勃勃生机,用红色表现热烈欢快的喜庆场面„„艺术是相通的,一幅幅五彩缤纷、显得有些稚气又不失大胆创造力的画从他们手中随着歌声与音乐流淌出来,音乐与色彩相映成趣,图画与音乐融为一体。这样的教学,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的感受力与表现力。除了用图画外,舞蹈也是很好表现音乐的方式,在学习《勇敢的鄂伦春》时启发学生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情景,同学们积极讨论、热情参与;在师生的共同参与下,我们为这首歌曲加上了舞蹈,学生不仅体会了创新的快乐,也培养了他们合作的精神。

  4、乐器应用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的体验音乐的桥梁,在教学中,我根据实际和学生兴趣爱好,运用简单乐器,在学习《那达慕之歌》时运用简易打击乐器木鱼和响板,模仿骏马奔跑时的节奏,在学习《京调》时运用锣、鼓、镲,表现京剧的锣鼓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增强了学生的美感、乐感,帮助学生接近音乐、理解音乐以达到陶冶情操、开发智力以及提高鉴赏能力的目的。四、巧用多媒体,开阔视野适当的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电教视听手段的声色俱佳、形象逼真,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引导学生在情景交融中动情的审美。例如:学生在学习《天堂》一课时,我先放了一段有关蒙古族人民的生活和风俗习惯的生活片断,让学生感受到草原之辽阔和蒙古人民热情爽朗的性格,然后利用多媒体课件中音、画结合来学唱这首歌曲。这样,通过利用电教媒体这一手段,化平面为立体,让学生有了对歌曲的情感体验,所以演唱起来格外动情,学生都被吸引了,教学时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长城非一日之功,实效非片刻使然”,只要我们努力改变观念,褪去课堂华丽的外衣。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实效性,让课堂回归本真。让“实效”向音乐本质更深处漫溯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培养中小学生倾听音乐方面的札记    下一篇:学生创造性思维在音乐教学中的实践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