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地理论文

把古诗文领进地理课堂

所属栏目: 地理论文  更新时间:2021-06-08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有绚烂的传统文化。那些脍灸人口的诗词歌赋,高度概括的农谚俗语等等,构成了博大而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一部分。而在这些诗文俗语中,不乏有描述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的诗句。这些诗句对增强审美观、正确理解地理规律、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都大有帮助。

  一.描述河流水文特征

  泾渭分明渭水是黄河最大的支流,发源于甘肃,经陕西而入黄河;泾水又是渭河的支流,发源于宁夏。二水在西安市高陵县船张村相汇。"泾渭分明"这一家喻户晓的成语即源出泾渭两河交汇处。说的是是在泾水、渭水相会合处,清浊分明,分界清楚而不混,用以比喻界限清楚。古人认为是泾水浊而渭水清的。这据考证,唐代诗人杜甫的《秋雨叹》中:"浊泾清渭何当分",大概是这则成语的雏形了。那么,现在还能不能在两河交汇处见到清水浊水同流一河、互不相融的景观呢?仍然是可以的。但是,当我们来到二河汇合的地方,看到的却是渭水浊于泾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真的是古人错了吗?实际上,从流经的地域来看,渭水自甘肃乌鼠山流经陕西入黄,流泾的是关中平原、八百里秦川之地;而泾水全程流经的是黄土高原,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就河水含沙量而言,应该是泾水大于渭水的。但到了现代,由于渭河流域尤其是、地区土壤所含矿物成份的原因,当渭河含泥沙量达到每立方米10公斤时,水色便呈赤黄色了。从表面上看,泾渭分明的自然景观仍然存在,但已是渭水水色深于泾水了。并不是古人搞错了,这是后人人为对环境发生的影响,不能不引起重视。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通常的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是一句民间谚语,以喻世事盛衰无常。《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成老爹道:‘大先生,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就像三十年前,你二位府上何等气势!我是亲眼看见的。’”来源是:黄河河床较高,泥沙淤积严重,在古代的生产力水平下经常泛滥,所以黄河经常改道(历史上无数次发生)。某个地方原来在河的东面,若干年后,因黄河水流改道,这个地方会变为在河的西面。这句话比喻人事的盛衰兴替,变化无常,有时候会向反面转变,难以预料。

  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描写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从水循环的角度理解黄河水主要为大气降水,属于海陆间循环。

  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青山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形容长江流速之快和白帝城地势之高,以体现长江上下游的落差之大,说明长江蕴有极其丰富的水能资源。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通过水循环,使水资源不断得以更新

  “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长歌行》) ——水循环以及我们国家的地势

  二.描述月相的: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 ——月相变化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满月、月球与潮汐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新月

  白居易《暮江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农历的初三时,月亮的形状是弓形的,属于上弦月。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黄昏时月亮刚刚升起,此起彼落,是满月即农历十五的月相。

  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描写的是早晨天空的一轮弯月,显然是农历廿三、廿四前后的残月月相。

  三、描述天气、气候的:

  孟云卿《寒食》:“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说明我国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大,二月时,江南已经鲜花满枝,而其它地方却十分寒冷。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好雨知道适应时节而降,正逢仲春季节,植物在雨水的滋润下萌芽生长。

  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说明四川巴山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气。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菲芳尽,山寺桃花如盛开。”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这一气温垂直分布规律。

  苏轼《水调歌头》:“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也是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李白《乐府•塞下曲六首》:“五月天山雪,开花只有寒。”一是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的道理,二是说明天山海拔高。

  刘禹锡《竹枝》:“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说明在同一时刻,不同的地方天气是不相同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温带大陆性气候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形容横断山的,说明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准静止锋的影响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形象描绘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是指夏季风,说明玉门关位于我国的非季风区,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很难到达这里。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说明我国塞外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冬长夏短,冬季来得早,农历八月就开始下雪,快行冷锋的影响。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所描述的是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差大)。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盆地夜间气流上升,易成云致雨,热力环流

  四、描述植物分布的:

  王维《红豆》:“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说明红豆这种植物只生长在南方,北方没有。从而说明了植物的分布具有地域性特征。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说明荔枝只生长在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且受技术水平所限,不便于长途储运。

  《晏子春秋•杂下之十》:“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说明受气候条件的限制,柑橘适宜生长在淮南地区,而如果将它移植至淮北地区,尽管也能成活,但却不能结出原汁原味的果实来。

  “向阳石榴红似火,背阴李子酸透心” ——光照对植物的影响

  “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凭仗高楼莫吹笛,大家留取倚阑干” (刘元载《早梅》)——不同坡向对植被的影响,阳坡与阴坡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季节性

  五、民居景观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说江南水乡,河网密布,房屋多沿河建筑,呈带状分布。

  六、地貌的变化

  沧海桑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沧海桑田”原来的意思是海洋会变为陆地,陆地会变为海洋。这种“沧桑之变”是发生在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因为地球内部的物质总在不停的运动着,因此会促使地壳发生变动,有时上升,有时下降。挨近大陆边缘的海水比较浅,如果地壳上升,海底便会露出,而成为陆地,相反,海边的陆地下沉,便会变为海洋。有时海底发生火山喷发或地震,形成海底高原,山脉、火山,它们如果露出海面,也会成为陆地。

  七、旅游景观的欣赏

  1、选择观赏位置

  苏东坡《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庐山飞峙于长江南岸,鄱阳湖滨,是一座断块山,观赏位置的不同,会造成视野范围的不同,所以“横看成岭侧成峰”。

  2、把握观赏时机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说明秋季是观赏红叶的最佳季节。李白《横江词》:“……浙江八月何如此,涛如连山喷雪来。”浙江即钱塘江,八月是是钱塘潮最壮观的时节。

  3、以情观景

  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杜甫的《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移情与景,情景交融,自然人化,人化自然。

  八、描述交通的:

  李白《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描写了四川省西部崎岖的地形,历来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说。

  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说明帆船是当时十分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说明白帝城在江陵的上游,两者之间可以通航。

  九、描述节气的:

  杜甫《月夜忆舍弟》: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里的“露从今夜白”,是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地理小故事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关于歌曲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