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音乐论文

让流行音乐进入德育课堂

所属栏目: 音乐论文  更新时间:2022-01-27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为改变德育课的尴尬境地,充分发挥德育课的实效性,我们可以通过让流行音乐进入德育课堂方式,让优秀歌曲传递的正能量,直抵学生心灵的最深处,彰显优秀音乐作品强大的教化功能。并且针对年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有限,而现代流行歌曲良莠不齐的现象,正确引导学生学会评定歌词的好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关键词:德育课 流行音乐 中职学生 以生为本 课程资源 正能量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的主阵地。”从大纲中我们不难看出德育课的重要性,但德育课在现实中又有着怎样的境遇呢?据有关调查显示,德育课在中职院校的境遇十分尴尬。大多数学生把专业课的学习放在第一位,文化课其次;文化课中又把德育课放在后面。学生普遍存在对德育课的淡漠心理,部分学生甚至视德育课可有可无,导致德育课的实效性低下。那如何突破这一瓶颈,改变德育课的尴尬境地,充分发挥德育课的实效性呢?个人尝试将流行音乐引入德育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益。

  一、让流行音乐进入德育课堂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喜爱流行音乐是年轻人的天性。走进职校校园,随处可见学生们静听mp3的镜头,随处可听学生们轻声哼唱的画面,镜头和画面中的主人公总是那样陶醉,那样忘我。那为什么同样的他们一旦进入德育课堂,就会顿然失去其鲜活,一下子变得无精打采,要么萎靡不振、倒头就睡,要么就是俯下身子,三三两两,交头接耳,哼哼唧唧呢?我想主要原因在我们的课堂设计,我们传统的德育课重说教,枯燥无味,不能像流行音乐一样引起年轻人情感的共鸣。既然音乐是年轻人的挚爱,何不顺势而导,把其植入我们的德育课,让其作为德育教育的载体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惟有产生了兴趣,才有可能进入;惟有进入,才有可能爱上;惟有爱上,才有可能汲取其精华。教育当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顺应学生的心理发展的需求,才能有效地向他们传递正能量。李斯特曾说过:“音乐是不加任何外力的,直接沁人心脾的最单纯的感情的火焰。”而流行音乐就像是音乐火焰中一束最高的火焰,它能轻松地直抵年轻学子的心灵深处,点燃他们心中的激情之火,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之中接受流行音乐中蕴藏的人性之美。

  二、让流行音乐进入德育课堂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一个有效途径。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是把课程资源要素发掘出来,真正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其中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课程向学生生活世界的回归,倡导课程同学生生活联结,让学生在日常生活情境和周围坏境中积极地建构知识,使课程生活化和情趣化的色彩更浓,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流行音乐元素正是一个很好的媒介与载体,是最为鲜活的教材。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台湾歌手周杰伦的一首《蜗牛》被收入了上海市中学生爱国主义歌曲推荐目录之列,同时被收入这个推荐歌目的还有《真心英雄》、《中国人》等多首港台流行歌曲。《蜗牛》这首歌曲虽并非慷慨激昂,却也积极向上,其中“我有属于我的天/任风吹干/流过的泪和汗/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这样的歌词,同样能够给人力量,催人奋进,同样可以教育、感化青少年的心灵,对于他们良好精神品质的养成具有积极的熏陶作用。将这样的歌曲列为爱国主义推荐曲目,迎合了广大青少年的喜好,切合了他们的心理需求,将更加容易被他们所接受。因为“爱国”并不是一个狭隘的范畴,爱国主义教育更不应该是单纯的说教。

  个人根据德育教育的需要,精选了爱国、追梦、励志、感恩、友谊等多个主题,并相应选择有代表性的流行歌曲,编订了一个“德育牵手流行音乐”系列教案,以生动鲜活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教育。如,为了培养学生不服输的精神,选择《水手》、《真心英雄》等港台流行歌曲作为素材,特别将歌手郑智化的人生经历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歌曲所蕴藏的精神力量。如,为了引导学生懂得感恩父母,选择《烛光里的妈妈》这首歌曲,当学生深情演绎这首歌曲时,几乎没有不流下眼泪的,教育在无言中生成了一种强大的力量,一棵伟岸的参天大树在心中生长,每一叶子都是一个爱的故事,爱的点滴。如,为拓展感恩的内涵,扩大感恩的外延,选择《感恩的心》,让学生学做手语操,边唱边做手语操有助于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歌者的心语,领悟歌曲传递的正能量。如,《思念》这首歌曲表达了人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可以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对待同学间的友谊问题,把握男女同学交往尺度的自然、适度。

  三、挖掘流行音乐中的正能量,充分发挥其教化功能。

  在“中国梦“成为当今时代最耀眼的词汇是,个人以“梦在前方,路在脚下”为主题上了一节德育课,对学生进行励志追梦的相关教育。为了使课堂鲜活,激发学生深层次体味励志追梦的重要意义,我选择了《隐形的翅膀》和《怒放的生命》两首歌曲,以这两首歌曲为载体,将励志追梦这样的正能量传递给学生。张韶涵演唱的《隐形的翅膀》如涓涓细流,温婉细腻,柔美中生长着力量,它述说着一个年轻人追逐梦想的心路历程。我选择让学生闭目、凝神、静听这首歌曲,听后让学生用一个词、一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很多学生,特别是女生,在凝神静听时陶醉于歌曲之中。曲罢仍沉浸其中不忍走出。有的说,“我觉得这首歌是为我而唱,它唱出了我追逐梦想的心路历程,我从中获得了一种温柔的力量。”她还轻轻哼唱了其中的一段“我不去想,他们拥有美丽得太阳。我看见,夕阳也会有变化。”难怪原北大校长许智宏曾在退休之前两度为学生深情演唱这首歌曲,而北京市高考也曾以“隐形的翅膀”为题,这些不正说明《隐形的翅膀》所传递的励志追梦的信念能拨动年轻人奋发有为的心弦吗?

  汪峰《怒放的生命》是一种生命的宣泄,传达着一种渴望燃烧的精神力量。它如奔腾的江流,热烈奔放,豪迈粗犷,“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就像站在彩虹之巅——”当汪峰紧握着拳头,撕裂着沙哑的喉咙纵情歌唱时,学生们的情绪被调动到了极致。他们也放开歌喉,淋漓尽致地宣泄着自己的情绪。和着音乐的节拍,有的闭着眼睛,摇着脑袋;有的攥着拳头,摆动着身子。歌罢,我让学生进行了一个讨论,讨论主题是“讲述我的梦,分享我的追梦格言”。大家都热情高涨,讨论得十分火热,而后大家选举小组代表发言交流,有的说:“我的梦是有机会站在舞台上演唱,我的追梦格言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有的说:“我一直梦想做一名幼儿教师,我的追梦格言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课后班委布置了一个版面,展示了每一个同学的梦想和追梦格言。谁说德育课不能深得学生喜爱?谁说德育课不能流光溢彩?关键是我们一定要选好载体,流行音乐不正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吗?

  正是充分地发掘了歌词表达的坚韧不拔的追逐梦想的力量,并且通过歌曲的传递,才更容易让年轻的学生认可接受,因此其教化功能得以最大限度的彰显。

  四、采用拿来主义,精心选择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

  青年学生爱好流行音乐,但他们大多还只是停留在爱好的层面,不能进入自觉鉴赏、审美的范畴。并且年轻学生的辨别是非的能力有限,而现代流行歌曲又良莠不齐。因此,我们应引导学生正确评定歌词的好坏,判定是否适合自己欣赏。要遵循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原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那些歌词空洞直白,平淡无奇;不伦不类,不知所云或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的,要坚决摒弃,如《老鼠爱大米》、《老公老公,我爱你》、《那一夜,我伤害了你》等。

  教育工作者要能够从情感熏陶的维度、文学鉴赏的高度进行引导、点拨,让那些经过时间检验而成为经典的作品与我们的德育课牵手,与我们的学生连心。真正通过流行音乐这一媒介,让我们中职学校的德育课更具实效性。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下一篇:谈谈音乐课的教学反思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