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地理论文

思维导图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之我见

所属栏目: 地理论文  更新时间:2022-06-29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思维导图,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但是谈到其在教学中应用效果,恐怕会有很多人都没有尝试过.在这里我就跟大家一块儿分享一下思维导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也称心智地图,由英国“记忆之父”东尼·博赞发明,它是一种由关键字和图像组成的知识联系图,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地掌握知识结构,理解抽象概念,提升逻辑思维,加强记忆。思维导图是对发散性思维的表达,能促进学生思考,记忆,分析以及触发灵感。将思维导图应用地理教学,使思维过程可视化,形象化,帮助学生实识记知识,理清思路,分析问题。一副副的思维导图可以开启学生兴趣之门,点燃思维火花,使思维插上翅膀,自由翱翔。

  思维导图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分三个环节来进行,即课前,课中和课后。如果在每个环节将思维导图运用好,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做到课前主动预习、课堂积极参与、课后高效复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课前—利用思维导图改善预习效果。

  课前预习就是让学生提前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了解重难点,使听课有的放矢,提高听课效率。教师要布置思维导图预习作业,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并在旁边做好标注。教师进行课前检查,发现共性问题,及时解决,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学生在预习湘教版七年级上册“世界主要气候类型”一课时,思维导图可以以“世界气候类型”为中心主题,以“热带的气候类型”、“温带的气候类型”、“亚热带的气候类型”等作为分支主题,使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清晰明了,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要点,为学习新课做好充分准备。

  2.课中—用思维导图改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在进行课前准备时,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网络,整体把握教材体系,做到胸有成“图”。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可以在预习思维导图上做好学习笔记,完善知识结构,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提高学习效率。在课后总结时对照思维导图进行归纳概括,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一节课以思维导图为主线,将知识化繁为简,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收到良好的效果。

  3.课后—用思维导图提高复习效率。

  在地理复习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将新旧知识有机结合,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复习效率。例如,在复习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时,思维导图可以以“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为中心主题,以“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为分支主题,添加“影响”、“原因”等作为第二层级的主题,这样就使本节课的知识点系统形象,增强记忆效果。

  另外,在地理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时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1.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工具和学习方法,不是万能的,要根据需要合理使用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果。

  2.教师要做好思维导图的引导、培训、评价、激励工作,不断强化思维导图的运用,只有这样才能将其功效发挥到极致。

  3.充分利用小组合作 。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合作交流,集思广益,既使学生深入理解知识要点,完善知识体系,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总之,思维导图是将发散性思维形象化的工具,也是将发散性思维具体化的方法。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使地理课堂达到高效,真正实现提升地理学习能力的目的。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地理教学中体验式学习模式的应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