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校科室范文 > 教导处范文

小学信息化试点工作小结

所属栏目: 教导处范文  更新时间:2023-08-1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自我校被确定为教育部首批信息化运用试点学校以来,学校高度重视信息化运用工作,将其作为学校今后发展的战略制高点,精心谋划、科学组织,扎实推进,整合优化学校信息化工作和常规特色工作,力争让学校整体工作借助推进信息化工作迈上新台阶,实现新突破。

  一.积极争取资金投入,建设信息化试点环境。

  我校是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已开通60M的网络宽带,教师一人一台笔记本电脑,三个多媒体教室,两个计算机专用教室共160台电脑,建立了校园网并和上海优质学校结对共建。信息化试点校获教育部批后,为了信息化试点需要,学校多方筹措资金共80万元,购买了80多台电脑,建立了教师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室;配置了能够进行网上直播的录播设备;43个班实现了班班通(今年秋学期将实现60个班);今年三月学校实现了无线网络全覆盖。按照实施方案,学校近期将进行校园网改建及资源库更新,力争在本学期结束前实现“三通”,为信息化试点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

  二.加强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全面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

  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的水平,是进行教育信息化试点关键和基础。

  为此,我们利用省电教馆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对学校领导及部分骨干教师(42人)进行了未来教育技能培训,使学校领导层、教研组长掌握了该项技能,为学校进行网络信息化管理创造了条件。

  在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上,我们根据教师的需求进行技术培训。我们利用校本培训,举办了三期课件制作培训;邀请区教研室专家来校作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撰写案例等讲座;邀请区教研员指导学校信息技术如何有效的与学科整合;邀请软件公司的技术人员来校作技术指导。通过培训,对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提升学科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积极开展信息技术应用研究。

  1.全面启动国家级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学习模式的研究》实验工作。试点以来,我们制定了课题研究计划及实施步骤,举行了开题仪式,落实研究班级、教师及研究项目,以项目推进行式使课题研究步入正轨并逐步深化;定期召开信息化领导小组及课题推进会,及时总结课堂教学中的成功案例,研究不足和问题,提出整改方案和措施,使课题研究稳步而又扎实;目前课题研究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进入中期总结阶段。

  2.开展网络教研,变革教研新模式。网络教研跨越了各学校之间的时空距离,使广大的一线教师能够得以实现与同行、与专家的在线交流、探讨。学校学科教师也通过教育资源网、校园网积极进行学科网络教研活动,齐思共研,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奠定了基础。学校也要求所有任课教师以备课组为单位将自己的优秀论文、案例、教研经验、教研动态等上传到学校网站或自己的博客上,极大地提升了教师的反思能力和教研能力。

  3.今年3月18日至23日,开展了为期6天的红烛杯教学竞赛及优质课展示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以信息化促高效课堂”。全校共有70余名青年教师参赛,目的旨在发现利用信息化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问题。通过赛课,发现了很多值得改进的问题,学校在第一时间组织赛课教师分组进行了经验交流活动,对于整理出的一些问题又作为小课题交由教研组或部分老师继续进行研讨。展示活动中,在赛课中表现突出的7位老师依次登台,一展风采。课后,两位省教科所语、数教研员分别进行了精彩独到的点评。省小语教研员吴福雷老师还现场作课,执教五下《二泉映月》一课。他的教学风趣幽默中透着睿智,朴实扎实中不乏灵动,为我们呈现了有情有趣、有声有色,洋溢着浓浓语文味的课堂。特别是他以对语文教学的深度思考,大胆设计了紧扣文本的读写训练和拓展阅读,构建了令常人难以企及的高效课堂。课后,结合这节课,他就如何建构高效课堂作了精彩的讲座。

  4.本学期将利用网络,建立各班级家校通平台,密切家校联系,探索信息化环境下家校联系的新途径,构建信息环境下立体教育的新模式。

  四.存在的困惑及问题。

  1.信息化试点软硬件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目前公用经费只能保持学校正常工作运转,不能满足试点的需求,若要取得试点的实效,需要政策及投入支持。

  2.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中怎么把握“度”?怎么才算用得好。

  3.教师中,年轻老师利用信息化设备的能力高。但是年龄相对大一些的老师热情很低,提高这部分老师的信息化水平还需要不断进行。

  五.今后的工作思路

  1.进一步做好“两个平台”的建设。

  2.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中老年教师着重考虑最基本层次的应用培训工作,能做到制作使用幻灯片等应用。鼓励支持青年教师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大胆探索,开发并充分利用书写屏的强大功能进行不同模式的尝试,带动其他老师并逐步形成一套有效的做法。

  3.同省内试点学校联系,进行信息化联片教研活动,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积极联系各种培训活动,开拓教师视野,解决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化设备为高效课堂服务的问题。

  4.继续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层面的信息化课堂应用研讨活动。每次以一个内容为活动主题,在“增强教学有效性的课堂教学策略”上深入研究。分时间段进行不同主题的教学活动,力促信息化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同时继续开展好阶段性地经验交流,将好的做法及时地提供给全体老师参考。

  5.加大学生的信息化培训及应用力度。在之前的基础上,做好进一步的学生应用能力培训,开展一些第二课堂活动,尝试师生网上互动,网上作业等教学活动,使学生的信息素养有明显提高,积极推荐学生作品参加各级比赛。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小学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报告    下一篇: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初稿)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