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让数学生活化——《认识钟表》教学案例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一、案例背景

数学源于生活,植根于生活,时间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他们的生活、学习离不开时间,陌生是他们认时间、看钟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这就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提升概括科学地认钟表的方法。

活动是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发生交互作用的中介,是完成建构的前提,《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在他们自身多样而全面的活动中实现的,我们面对教材是以静态形式呈现的,要变静为动,策划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自主探究,亲身体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案例描述

认钟表我利用课件演示,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形象喜羊羊带来的谜语导入,既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又创设了教学情境,使学生学习情趣高涨,之后我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有趣的认知空间,我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参与探索,让学生在“做”数学,“玩”数学的过程中认识整时,认识大约几时,下面是我教学中的几个片段。

片段一:

师:小朋友们,看看这是谁?(课件出示喜羊羊)

生:喜羊羊(孩子们都很开心,眼睛放着亮光)

师:喜羊羊今天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好朋友,想知道他是谁吗?

生:想!

师:先来听听,老师说个谜语(多媒体出示谜语:有个好朋友,会跑没有腿,会响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请你猜猜看,好朋友是谁?)

生:闹钟

师:多媒体出示闹钟,对,闹钟是我们的好朋友,一起来认识它好吗?。(板书:认识钟表)

师:我们先去钟表大世界逛逛,多媒体出示各种钟表图。

    ……

【此片段的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形象,以儿童熟知的生活场景为导入,既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又创设了教学情境,使学生学习情趣高涨。拉近了数学课堂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片段二:

……

师:我们刚认识了分针和时针,知道他们是怎样告诉我们时间的吗?

(出示7时整钟面)这个钟面表示的是几时呢?有谁知到?

生1:7点

师:你说的对,可是生活中我们说7点,数学课上我们说7时。

师:能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它是7时吗?

生1:长针指着12,(师:长针?)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喜羊羊说:同学们你们真聪明,能帮帮我告诉我它们是几时吗?

出示3个钟面(1时、4时、10时)

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是几时?再说说你看的方法

生1:1时,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

板书  分针    时针

       12       1        1时

师: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是1时 

生2: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4,是4时

……

喜羊羊: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知道了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师:看看我们的小伙伴几时在做什么?出示场景图

9:00(上课) 12:00(吃午饭)  4:00(体育活动)

生1:9时,小朋友在上课  师:说得真好,很完整。

生2:……

喜羊羊:钟表真有趣!现在是5时,你会拨出这个时间吗?

同学们试拨,请一个小朋友到老师的模型钟上拨一拨,并演示拨钟的方法。我们可以先把分针拨到12,再把时针拨到5。

请小朋友们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整时,并说一说这时你可能在干什么。

【此片段的教学,是认识整时的教学,我利用孩子喜欢的喜羊羊为主线,设计了认整时,说生活中的时间,拨钟表三个环节,采用了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组织个人汇报、同桌互动、动手拨等活动,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自己发现、体会整时的表现形式以及认读整时的方法,较好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设计说生活中的时间这一环节,让时间和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了一起,时间对他们来说不再是平面、无意义的概念,它有了生活的色彩,有了意义,例如说:孩子们知道12时是他们吃午饭的时间,而不单单只是个平面的钟面时刻。】

片段三:

师谈话:周末羊村学校要组织春游,大家说好了早上7时到学校集合(出示7时整),懒洋洋要出门时,一看钟面已经是这个时间了,出示钟面(7时差一点)。

师:如果你是懒羊羊的同学你会对他说什么?

生1:快点,快点,快7点了

生2:懒羊羊快点,马上7点了,要迟到了!

…….

当懒羊羊急急忙忙赶到学校时,一看时间,已经这个时间了(7时过一点)

师:懒羊羊这时候会想什么呢?

生:7时过了,迟到了

师:有过很多吗?还好只是过了一点点,不然车子要开走了,以后出门要早点了。

我们要养成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出示三个钟面,比较这三个钟面,说说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汇报。

生1:7时的分针指着12,后面两个没有指到12

师:像这样分针离12还差一点点,快到7时了,我们可以说成“大约7时”

板书: 大约7时

师:像这样分针超过12一点点,也就是7时刚过一点,我们也可以说成:“大约7时”

师:什么是大约7时?

生1 :7时不到一点点

生2:7时过了一点点

师:都对,7时不到一点或7时刚过一点,我们都说成是大约7时。

喜羊羊想考考大家,接收挑战吗?

课件出示下面三个钟面分别是大约几时?你是怎样想的?

生:……

喜羊羊:你们可真棒!都说对了,那你们能拨出大约6时吗?

生动手拨,之后让两位同学上来演示,再次强调大约6时,可以6时不到一点,可以6是刚过一点。

………

【此片段的教学,我设计了一个懒羊羊迟到的故事情节,这样的故事既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又将数学回归于生活,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体会几时不到一点,几时刚过一点,大约几时的含义,同时,这个故事,教育了孩子要有时间观念,将数学知识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熏陶的和谐统一,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在观察中比较,在交流中发现,总结认读方法,再让学生动手拨一拨,在操作中感知,理解认识大约几时。】

   

片段四:

……..

同学们今天学了这么多,可要好好用用我们的知识,今天,钟表修理铺老板休假去了,留下了3个坏掉的钟表,我们帮他修理一下好吗?(出示三个钟)

师:先来看看第一个坏钟,你知道它哪里坏了吗?

生:少分针

师:应该怎么添?

生:…..

师:因为我们添的是分针,所以要画的比时针长,下面的两个钟,你来添添吧。

生完成书85页第5题,做完后选择一些到展台上点评。

【此片段的教学,我又将数学融合于生活中,创设让学生当钟表修理工的情境,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切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

教学反思:

时间与我们的生活联系紧密,孩子对时间是既熟悉又陌生的,他们对时间已经有了模糊的认识,只是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本节课我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实际的生活素材来替换原有的教学内容,使学习内容生活化。这节课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较多的体现了生活与数学融合的思想,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让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素养,引导他们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大胆表达,在主体探究中学会认钟表的方法。

一、抓住学生年龄特征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整节课以喜羊羊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我在课的一开始,用动画出示学生喜爱的喜羊羊吸引学生,“猜谜语”也是一年级学生这个年龄的小朋友最喜欢的,所以,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猜谜语”中导入,用课件展示钟表大世界多姿多彩的钟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说自己见过的不同形状的钟表,一方面让学生了解钟表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连的,一方面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整体上建立钟表的感性认识。

二、学习内容的生活化

不少教育专家指出,“教科书只是教与学的工具,决不是唯一的资源”,教师可以大胆而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实际的生活素材来替换原有的教学内容,使学习内容生活化。我尊重学生生活背景,创造性地将数学融合于生活中,及时捕捉“生活现象”,勾勒出“生活画面”。认识整时,画面显示上午9时,小朋友上课的情形,太熟悉了,拨一个你喜欢的时刻,并说说这个时刻你在干什么。在认识“大约几时”时,我创设了懒羊羊迟到的情景故事,让学生通过观察三个不同时刻。理解接近整时的都可以说成大约几时。同时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这些都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起点,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巩固“几时”时,创设让学生当钟表修理工的情境,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切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

三、重视活动,培养实践能力

“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课标倡导的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动手实践,根据学习知识的性质特点,结合大量的操作活动来学习,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学具钟面,结合教学内容,适时让学生动手拨一拨,由于时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学习起来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大量的操作活动学习。课中我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学具钟,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帮助钟表店修一修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及时反馈交流,让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让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从经验数学到学科数学    下一篇:细析“数学广角”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及教学策略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