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地理论文

新课改视角下的江苏地理高考及对策

所属栏目: 地理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无锡市洛社高级中学  孙捷 214187

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的要求,我国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已经颁布。地理课程标准是地理教材编写、教学评估、考试命题的依据。去年下半年,江苏全省已经起用了新课标教材。课程开始了,考改当然应该跟上,考改与课改的目标应该是殊途同归的。因此,高考命题会很好地顺应课程改革的需要,体现新课改的理念。

2006年江苏地理试卷的主要特点:

(一) 重在学科“主干”,人文地理为主

    今年的地理高考试题,重点考查最具地理特色的主干性基础知识。试题中涉及的具体考点有:地球的运动、等值线知识、气候的有关要素、地球表面的地域分异规律、板块构造、农业生产的地域类型和区位条件、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城市的热岛效应、人口问题、能源问题、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等。整张试卷以考查高中地理必修上、下册两本书为主,同时对高二、高三选修地理中出现的新内容做了一定比例的考核。整张试卷人文地理的知识题目占大部分(选择题中还是自然地理为多,但综合题的5题中,32、33、34全属于人文题目,而31题粗看是自然,其实第3小问的11分完全属于人文地理,可见人文题目占了绝大多数)。近几年,关于人文精神强调比较多,新课程标准强调“生活的地理、有用的地理”,人文地理的知识更易于联系实际,运用其知识、观点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也很多,所联系的实际问题内容广泛,所以人文地理比重大也在情理之中了。而且试卷所有题目中可以说没有偏、怪、刁的试题,没有超过《江苏地理高考考试说明》规定的范围,学生普遍感觉良好。试卷不回避课本内容,但又不是让考生死记硬背书本。考题中有关于工业、农业的区位因素的分析,考生通过读图,就可以准确分析出我国攀枝花钢铁工业的区位因素,并进一步分析东川发展炼铜业的优势因素。

(二)学科特色鲜明,综合特点突出

    地理试题充分利用地理图像和图表等情景,呈现了丰富的地理信息,体现了鲜明的学科特色——综合性、区域性、地理事象的分布规律和地理变化过程等内容。以地图语言作为主要的呈现方式,突显地理学科特色,整份试卷对考生读图能力的要求较高,有的题目答案就要求考生从图上找。不难看出试卷中图示比较新颖。在考查关于地球的运动、气候的类型时,不是常规看到的有经纬网的极视图,而是用气压带和风带来代替经纬网;试卷关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中,从原始人类到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以及后工业文明阶段,分析环境破坏的原因、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等,图示新颖,对考生的读图能力要求较高。

(三) 强化图表及相关地理思维能力的考查

今年的地理高考试卷几乎题题与各种图表有关。试卷中各类地图有19幅,表格一张,其中地球俯视图、地理景观图、风玫瑰图、等值线图、结构图、剖面图、扇面图、区域地区地图等琳琅满目。而对地理能力的考查基本通过对图表的认识和信息的提炼表现出来,因此从图表中提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低确实直接影响考生的考分。今年的图表虽比较简捷且多为学生熟悉,考生入手应该比较容易,但要把问题分析回答完整却不容易,许多试题是把相关知识重新组合,地理思维含量很高,因为图表中隐含许多地理知识和能力。如15-17题根据热点“神舟六号”飞船的背景材料,考查了地球运动中的许多知识点,需要学生有比较扎实的地理计算、逻辑推理、知识迁移及应用等能力,才能正确解答,学生普遍反映这组题目有一定难度。其实只要学生地理的基本功扎实,问题还是容易解决的。因为试卷中许多图表是新颖的,但答案最终还是与地理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相符合的,答案基本来源于书本。高考试卷命题的原则是能力立意,立足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

(四)贴近社会现实,时代气息浓重

    试题体现了对社会实际问题和热点问题的关注。充分说明了地理学科的应用性和重要性。今年是中国的“俄罗斯年”,本次高考以俄罗斯地图为背景设置了一道综合题,考查判断山脉、河流、港口等自然地理,分析两国之间的合作领域,及经贸往来的意义等;此外循环经济、神舟六号、可持续发展与环境问题、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以及后工业文明阶段等,都进入了试卷,成为题目的背景资料。既考核了考生地理学科知识的基本能力,又考核了考生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关心了解程度。当今社会人类面临着生存与发展诸多问题,如能源消耗、资源开发与配置、环境问题,人口剧增等,要求学生必须发挥地理学科的综合优势,才能寻求合理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考试也正基于这一事实,表现出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或现实、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的主体设计思想。

总体来说,整张试卷精当、平和、新颖,突出知识的主干化倾向,同时能够考虑学生的需求,体现对考生的人文关怀。

2007年地理高考复习建议:

一、认识地理学科特点,科学配置复习时间 
    对于地理学科,学生主要是进入高中以后开始较深入的学习,可以说大多数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如果谁先进入状态,谁就占有优势,因此,同学们应给予地理学科足够的重视,根据老师的教学进度和要求认真学习、复习地理,循序渐进地安排复习进度和时间,不能盲目挤占和挪用应属地理学科的时间,抱突击完成任务的思想是难以奏效的。 
二、夯实基础,熟练掌握重难点知识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反映。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厚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就是“空中楼阁”,因此,必须练好基本功。主要做法是:通读地理教材和课堂笔记,梳理基础知识,列出主干知识(基本事实、原理、规律),研究内在联系,确定重难点,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每课时、每单元各节内容乃至中学地理知识结构),在头脑中形成完整、清晰、有序的知识网络,将课本知识经过思维加工、融汇贯通地进行横向和纵向整理而获得正确理解、自由支取和灵活运用的有效知识,这是夯实基础的关键。其中在对基本原理、规律的探究、发现、归纳至应用的过程中,要多思、敢问、善问(可准备一个问题本),真正弄懂、吃透地理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熟练掌握重难点(如日照图、区时、洋流、工业布局、环境污染、西亚、日本、美国、中国政区等),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并能举一反三,达到情况变了、情境换了也会用。 
三、注重方法,突出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常言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当老师针对每部分知识介绍相应的学习方法,如分类归纳法、总结规律法、联系实际法、图示法、巧记法等,请同学们注意领悟,多思考应该学习,如“如何判断各种类型的地图和地理统计图表,如何从各种资料中进行地理信息的提取、优化信息,如何比较分析、评价地理事物和现象,如何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的表述”等等,多总结、摸索适合自己的求实灵活的地理学习方法,理清解题思路,形成准确、简洁的书面语言,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学们在夯实基础、不留知识盲点的同时,要注意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学科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就地理能力而言,特别是阅读分析地理图表、地理信息处理、地理思维和区域地理分析等能力。如,地图是地理学的“语言”,学习地理的工具,复习中应及时对各种地图、图表运用的特点、规律和方法进行归纳,养成以地理图表辅助记忆进行思维的习惯,学会图文互换、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从图表上准确、全面、有效地提取显性和隐性的信息,以培养自己的读图、析图、综合运用地图能力;在平常学习、复习中需注意进行学科内知识综合,将不同章节的材料、图表、知识点进行前后联系或合并重组,使知识在迁移过程中自然延伸,也注意地理与其它学科的交叉点(如三大产业结构、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时空角度交叉)和切入点(如用一些哲学观点去分析许多重大自然地理事件和人文地理热点的形成机制和发展趋势,从点线面入手考查自然环境特点,经济发展特点及相应城市、地区在历史时期出现过的重大事件有关人物及历史意义或从历史事件入手进行相关地区的地理环境分析),在做每一道跨学科综合题时,多思考运用不同科目的知识生长出延伸知识,多角度思考并解答,以培养获取延伸知识、综合分析能力。 
四、关注生活,重视社会热点和焦点
     高中地理新课标的理念要求“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地理教育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的公民”,这些先进的理念要求地理课程的内容与时俱进,提供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即PRED四大问题)是目前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具有时代特点。近年的高考地理试题在选材、立意、考查内容等方面考都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反映社会生活热点,透析社会焦点。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张亚南指出:“社会焦点与热点问题永远是地理高考试题的主旋律。”地理与现实生活有关的热点、焦点问题有:环境、人口、生态农业、台湾、西部大开发、三峡工程建设和百万移民、北京申奥、中东和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等等,这些是世界和我国正在或已发生的重大事件,大家对这些问题应有一个基本的、正确的认识,用多学科的知识去分析、阐释和评价当今热点、焦点,重大社会问题及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同学们可从报刊杂志广播电视节目和老师的指点中了解各种新问题、新现象,在读、听、看中思考,在思考中读、听、看,拓宽知识面,“处处留心皆学问。”

五、重视全新视角

新课改重视新的学习环境,重视新的问题环境。课程要求学生学会重视全新视角,认识问题,综合地、动态地学习和掌握知识。以新情景立意的考试,提升学科能力的考查是今后地理高考必然趋势。以新视角认识问题的学习就是要综合地学习知识,许多事物的构成是复杂的、多层次、多角度的;同时在分析问题时就需要全方位考虑,把相关知识综合地思考。从江苏近几年的高考可以看出比较重视这一能力的考查。
    当然,我们只有掌握了科学合理的复习方法,及时了解时事动态,就可以处变有惊,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下一篇:让情境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教学案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