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地理论文

新高中地理依标施教的思考与实践

所属栏目: 地理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新高中地理依标施教的思考与实践

三门第二高级中学   谢邦地  卢群娇

摘 要:本文认为新课标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应对高中地理新课标的课堂教学进行探索,力求以全新的理念去面对新课标,研究新课标,实施新课标,推进中学教育改革的进程。
关键词:高中  地理新课标  课堂教学  探讨

高中地理新课标已全面推行,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把地理教师带到了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对新课程改革方案进行了学习和思考,对新课程的教法也进行了种种的假设。我认为新课标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要在体现教材的开放性,促进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和探究性,建立综合性评价机制,树立育人为本的理念等方面,对高中地理新课标的课堂教学进行探索,力求以全新的理念去面对新课标,研究新课标,体会新课标,以保证新课标的有效实施,推进中学地理教育改革,以适应新时期教育的需要。
    一、要体现教材的开放性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普遍存在着教师教讲教材,学生学教材,考试考教材的现象。鉴于此,新的地理课程标准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空间,教师可以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变更授课顺序,调整授课时间,把教材作为学习材料,体现教材的开放性。它要求我们以质疑的精神对待教材,对“教什么”和“如何教”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教师要作为教学资源的设计者和组织者,积极主动地去选择和开发教学资源,并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改善教材的呈现形式,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教材内容从书本扩展到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挖掘课程潜能,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将学生从教材中解放出来,扩展其学习空间。例如,在讲授气候资源时,可设置如下教学过程:(1)气候资源是自然资源的一种,但又不同于其他资源。那么,这些不同点表现在哪里呢?(2)气候资源中的光热与生物资源中的森林,从地区分布来看有什么明显的差异?这说明气候资源有什么特点?(3)南极地区从气候方面来说是否适宜农作物生长?说明气候资源有什么重要特征?(4)一般来说,一天中,什么时间气温最高,什么时间气温最低?本地一年内各季节降水量是否一样?说明气候资源有什么特点?(5)根据气候资源的特点,我们在开发利用气候资源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最后由学生总结出气候资源特点。
    二、要促进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和探究性
    新课程实施的核心是学生的主体参与,而主体参与又必须以教学过程为载体。以主体参与活动为本位教学过程可表述为:“学生——主体参与——活动——身心体验”。师生在主体参与活动中与教学材料相遇,必然融为一体,产生积极的参与作用。新的地理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的参与和活动来带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必须做到:(1)重视激发兴趣,启发学生参与;(2)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参与;(3)及时反馈调节,强化学生参与;(4)采用积极评价,激励学生参与;(5)进行归纳总结,提高参与效果。如在教学中,设置中心议题,并围绕中心议题进行讨论的形式,教师参与其中,大家畅所欲言,相互交流启迪,相互补充修正,使思维活动发生连锁反应,诱发出更多的新见解,新观点,直到获得创造性的方式或设想。地理新课程中,每章节设置了很多“活动”,大多可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来完成。

探究式教学主要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多种多样的开放的探究式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而不是一般的记忆、理解、掌握,更强调学生通过参与探究问题的体验,加强对学习价值的认识,使他们在思想意识、情感意识、精神境界等方面都得到升华。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建议,指导学生向权威挑战,培养学生“不唯书,不唯上”的思想,凡事问一个为什么,养成质疑思维的习惯,善于对已知事物进行再思考,运用辩证的观点全面的思考问题。与此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索、超越常规的大胆想象、猜测,从大量的信息中筛选有更新意义的信息进行分析、对照、对比、模拟,在简化和提炼中,删繁就简、抓住本质,在已有经验和探究的基础上进行信息处理,用演绎推理的方式推导未知事物的发展演化过程,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独立性、发散性,促使学生学会批判、学会选择、学会决策。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认知规律等方面,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根据学生认知“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从学生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实例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构建民主和谐、平等参与的师生关系。宽松的课堂环境,是自主学习的沃土。课堂上要保证学生放言无忌,一定要清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教师与学生要象朋友一样,学生看到老师不应该有压力,说错了什么也不应该有顾忌,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尊重学生、包容学生。要关注发现他们的亮点,多鼓励少指责,要一视同仁,不要歧视差生。教师最好能走下讲台,走到同学们中间去,以消除学生心理上的紧张情绪,创造一种人人都能积极参与的学习氛围。
    (三)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地理”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同时它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在讲授“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这一章时,由于众多学生对“企业”了解不多,理解不深,对企业区位、工业地域的形成及新工业区缺少感性认识,如果仅是在课堂上用课本讲理论,学生可能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为此,我采取情境法教学,就能较好地达到教学目标要求。我首先让学生预习此章教材,让学生先有一些感知, 也让学生产生一些疑惑,其次,我组织学生到***参观现代化厂房,学生身临其境听企管人员谈企业,同时让学生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向企管人员提出并获得解答,这样便使学生大开眼界,获益匪浅。

(四)拓展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自主学习正是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拓展其学习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其学会学习。为了能上好一堂课,教师在课前要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 查书刊、剪报纸、看录像、上网搜索等。但是,一个人的能力和时间有限,我们可以把准备工作交给学生去做。在高一地理“宇宙中的地球”的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去搜索信息,要研究就要有兴趣,有了兴趣就有动力。我在上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三部分内容:(1)从古到今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过程;(2)人类为什么要探索宇宙;(3)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存在什么问题。学生表现出很强的求知欲,纷纷向我提出许多有关宇宙探索的问题。我将每个班学生都分成了三个研究小组,每组选一个课题收集资料进行研究,规定小组长负责组内分工与合作,五天后汇报收集研究结果。接下来的时间里,各个小组收集、研究活动都开展的轰轰烈烈、热火朝天,有的搞调查、有的剪报纸、有的上网下载,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搜集的资料进行教学,各班级的同课题小组之间还可以相互进行图片文字等的交流。
    三、要建立综合性评价机制
    教育评价必须关注教学评价改革,建立综合性评价机制,使评价能真正促进学生发展。实践表明,针对传统评价方式的弊端,多元的综合评价机制的建立是突破点。在学生的地理学习综合评价方面,不仅关注学业方面成绩,而且关注其学习能力的多种表现,关注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发展。在评价方式上,注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学生互评以及家长、社会评价相结合。尽管综合性评价新机制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完善尚待时日,但课改实践中的一些新变革已颇受学生欢迎。例如,推广激励性的教学用语;学生作业、作品档案袋的建立与定期展评;在学习评价中吸收小组评价意见;减低笔试分数的比重;采用口头表达、绘制图表、地理小论文、过程表现及态度等综合方式评定学生的成绩,这些富有新意的尝试有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促进每位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并加深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情感。
    (一)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自然也是评价的主体。专家指出,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我反省与自我监控能力,让学生参与对他人的评价过程则是一个学习与交流的过程,不仅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因此,要把评价权还给学生,“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实现学生对课堂学习的自主性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一般由四步组成:一是观察自己的行为表现;二是自我反省,通过自我观察或参照他人的评价结论,确定自我评价的标准,检查自己的表现是否满意;三是进行自我评判;四是确定自己未来的学习目标。自我评价的内容至少涉及三方面:学习内容、思考过程及学习态度。对学习内容的评价常在课后进行。学生可以列出一个清单,说明“学习了什么?学习的程度如何?什么问题没弄清?努力的方向是什么?”对思考过程自我评价时,要描述思维处于怎样的探索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对已有的知识和信息进行加工,逐步克服达到目标的障碍,或者获得成功、部分成功,或者失败。还要对自己的思维模式做出评价。对学习态度及情绪情感的也要作出评价,自己的努力程度究竟怎样?在一再失败的情况下,能否从失败中找出原因和克服困难的办法,明确今后前进的方向。
    (二)努力实现评价多元化。新课标要求在进行学习评价的过程中,应根据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和评价建议的要求注意把握好评价目标的多元性、评价功能的发展性、评价机制的过程性以及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和针对性。在教学活动中,我对学生的地理学习的评价由课堂表现、作业、活动和检测四部分组成。课堂表现从学生上课时提问题、回答问题及其学习积极性来评价; 在作业方面,我采取自主性作业,创新地布置和完成作业,让学生不再有“作业难,难作业”的伤感。作业一般划分为必做、选做、自主设计三类;活动方面是看学生的参与度和在活动中的创新成果;期中、期末检测在学生的成绩中分别占30%、40% 的比例。在形式上我也不仅仅只采取笔试一种,有口试( 如谈谈一些地理现象:观点和原因分析) 、小论文、绘图、小制作等等。
    四、要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理念,应该德育为先,提倡以德育人,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同时赞赏每一位学生。首先,师生应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交往状态。教师应与每一位学生积极的交流,注意对学生的尊重。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用亲近、点头、微笑予以鼓励;当学生回答正确时,给予积极的强化和肯定,如点头、重复、阐述学生的正确答案;当学生的回答出错时,教师不应忽视学生的错误反应,应鼓励学生继续思考,或提示,或让其他学生补充回答;其次,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形成积极的认知干预,理解和关注所有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当学生完成任务时,或赞许、或鼓励、或提示的评价,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样,学科知识增长的同时,也成为人格健全与发展过程,伴随学生知识的获得,学生变得越来越有信心,越来越有修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为此,教师要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学艺术,努力成为富有个性修养的人。教师的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并加强师生的沟通交流,这样使广大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提高综合素质,做新世纪新社会的有用之才。
    综上所述,作为我们一线教师正确把握新课标的要求,及时调整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意义重大。教学中体现教材的开放性,将教材作为学习材料,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利于改变学生学习生活方式,拓展其学习空间;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利于相互交流启迪、相互补充修正,可以获得创造性的方式或设想;探究性教学的实施,不仅促进了技能的实际应用,并加强了对学习价值的认识,使他们在思想意识、情感意识、精神境界等方面的升华;多元的综合评价机制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每位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加深对地理空间的兴趣和情感;“育人为本”理念的落实,有利于学生人格健全和发展;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因此我们必须以全新的理念去面对新课标,研究新课标,体会新课标,以保证新课标的有效实施,推进中学地理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朱慕菊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

2、〈新课程与学生的发展,新课程的教学改革〉,张晖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我请“英国”和“法国”到课堂——记一节区域地理课    下一篇:论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