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地理论文

“探究式学习法”在地理课中的应用

所属栏目: 地理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初生牛犊不怕虎!”初生婴儿对每一个人,每一样物品,每一个符号,每一种声音都出奇地感兴趣与充满好奇,并以最快的速度去学习、接受身边的世界。

 

    探究式学习法就是要通过活动来延续和充分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在活动中学好基础知识,掌握学习方法。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中列出了许多活动,这些活动是知识、能力、方法、探索精神的“结”。我们如何去选择操作呢?经过大半个学期的摸索,我们认为要充分发挥“探究式学习法”的作用,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营造探究式学习环境

 

    当你走过一间经过精心准备的教室时,如果那种轻松、喜悦的气氛充满其中,教室内的模型、文字、画片等就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就能激发学生去了解、探索、研究、学习的欲望和兴趣,这种有效的学习气氛,是教学成功的第一步,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一步。

 

    因此,“探究式学习法”应用的第一步应是布置好教室。为此可把学生座位调整为“V”字型、“U”字型或“O”字型等形式,以便于师生间的互相合作与交流,更有利于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究。在活动中,教师走下讲台,或坐或站,与学生平等交流,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营造出一种平等、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放开思想的野马奔驰于无际的草原,还学生以随意发挥的空间,也许创造与发明就在此时闪现或播下了种子。虽然这样你的教室将会很少有完全的宁静,但交流以及分享是一种轻松气氛的关键部分,毕竟新发现、新的学习内容以及成功所带来的强烈喜悦都需要表达。

 

    其次是对教室的点缀,可充分利用模型、文字、画片、多媒体动画等布置课堂,创设新奇环境,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直观表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例如:在组织学生探究地球仪上的经纬线、经纬度及经纬网定位时,课前可在教室的墙壁上贴上绘有经纬网的世界地图,并且在图上标出同学们都熟知的著名城市、重大事件发生地和国际热点地方。如:唐山大地震(118.1°E,39.6°N)、9·11恐怖事件发生地纽约(38°N,74°W)、“泰坦尼克号”沉没之地(36°N,24°W)、悉尼(34°S,151°E),火奴鲁鲁(158°W,23°N)、阿富汗首都喀布尔(35°N,71°E)等地,并在图边附上这些地点的经纬网定位示意图(如图一  略),学生对这些都十分感兴趣,他们自然会自觉地仔细观察并根据图示查找部分地点。这一过程实际也就预习了新课且提出了诸如:唐山在哪里,为何会地震,我们这里会地震吗?“泰坦尼克号”沉在哪里,怎么沉的?等一系列的问题,为了弄清这些问题,学生的兴趣上来了,因此,这节课也就成功了一半。

 

    同时可把学生安排成“U”字形坐下,以便学生间能更好地交流与合作及教师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然后请他们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观察并画出地球仪上的经纬网形状(一是从南极或北极上空,二是从赤道上空,三是从北京上空)。90%以上的学生都能够较好地画出经纬网,再让他们自己根据所画的图总结出什么是经线、纬线,各有何特征,并找出一些特殊经纬线,标出度数,再归纳出经纬度的变化规律。学生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后,自由地运用所学知识到墙上的图中或地球仪上去找唐山、火奴鲁鲁等地,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讨论、询问、查资料,结果有一部分学生很快找到了我提出的地方,而且自己还把许多感兴趣的地方找了出来,如成都、纽约等地,同时有更多的同学发现了新的问题:有的同学由于分不清E、S、W、N而根据经纬度找到了2~4个唐山位置等,有的同学为“是东经还是西经”而争论不休,这样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了。

 

    此外,野外考察和实践是学生们最喜欢的,我们还根据需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地理教学资源,把学生带到农田、村庄、河边去体验身边的地理,从体验中去领会、探索、学习,这样学生觉得有兴趣,教学效果也十分明显。如在探讨天气对生活的影响时,我把学生带到了校外去观察田里的草木、庄稼、倒伏的大树,到政府部门去调查天气给工农业带来的损失,以及天气对建筑、公共设施、交通、旅游的影响。学生在观察访问调查过程中,获得了大量的信息,最后才让他们结合自身的所见所闻,以小论文的形式告诉我“天气的功与过”。

 

    二、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与引导者,而不仅仅是传道者。因此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放下“师”的架子,以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的角色出现在学生心目之中,才能真正体现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的行为应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注意语言艺术,行为幽默,性格开朗,与学生共同去讨论、探究,在适当的地方给予点拨,解决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应是在教师的精心设计、组织与引导下,学生自己发现提出的,并让学生学会自己寻找解决的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只起一个导向作用。如在探究地图三要素之前,我请全班同学合作帮我测出校园的大小及教学楼等事物的位置,并在纸上绘出校园平面简图,在教师的引导下,每一位学生都积极自愿地参与这个工作,只是有的学生画的部分事物看不明白是何东西,且图的大小比例不等,我便要求他在图边注明(这就是图例),并注上方向,算出并比较各同学的比例尺,于是,地图的三要素由此而得到解决。

   

 

    在语言上教师与学生间要常用礼貌用语,多鼓励学生。多萝茜·洛·诺尔特说,一个孩子如果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如果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如果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因此,当学生向教师敬礼问好时,请教师也向学生深深地鞠一个躬,敬一个礼,在请学生回答问题或动手操作时,用“请、帮忙、谢谢”等字眼,让学生解决了问题仍不知教师是在考验他,或许他们知道教师的目的,但那样做他们会觉得更容易接受些。当学生答案不是十分准确时,请教师换个角度来评价,或许学生自有他的道理。如学生回答图二(略)是阴转晴或晴转阴。难道我们就一定要说他错了吗?难道教师就不能说:你想得很全面,不过我们习惯上是从左到右的顺序!

 

    三、创设有效性活动

 

    活动的整个过程必须是在轻松、自然、和谐的气氛中进行,不宜刻意追求,由于受传统理念的束缚,课堂教学往往与活动是脱节的,学生学习基础知识与活动是分离的,课改前有的老师为了完成“每节课30%的时间为学生活动”的任务,而把每节课的最后10~15分钟都留给学生“活动”,这种理解是片面的,这种“活动”也无益于学生的学习。学生的活动应穿插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应通过活动来掌握基础知识,通过活动去探究原理及规律,通过活动来提高能力,因此在设计活动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活动的兴趣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感兴趣的,学生才会自愿接受、参与、探究,而只有自愿的,结果才是有意义的。(2)活动的难度不宜过大,应简便,易操作,尽量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进来。(3)活动的开放性。活动应能够引导学生探究,激发学生思维。其中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就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如问学生:如果地球自转周期为48小时,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什么变化?如果地球自转方向是自东向西,又有什么反常现象呢……”这些都可以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4)活动的目的性。活动必须能达到本课的目的,不能为活动而活动。(5)活动的时效性。因为地理课时间有限,所以活动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同时也要注意将探究活动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去。(6)与其他相关知识及学科的联系。没有一门学科是孤立的,而都是相互渗透的,所以大可以利用其他学科中的相关资料来设计活动,如语文课本中的《看云识天气》就是运用于地理课堂教学的很好的例子。(7)活动所需材料必须是容易得到的。(8)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和实际需要适当增删教材上的“活动”,或设计出更有效、更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

 

    例如:在探究“地球?水球”时,可先让学生看世界地图,让他们形成水多地少的表象,再看海陆面积比例图,然后我随手抛出小地球仪,接着问学生:“你的大拇指按住的地方是陆地还是海洋?为什么?如果抛100次会有什么结果?”教师有必要给出标准答案吗?请把思维过程留给学生吧!结果有许多同学在课后还做这个游戏,甚至还把游戏延伸到按住太平洋或亚洲的机会有多大,这又引导学生在无意识当中预习了“七大洲四大洋”的内容,何乐而不为呢?

 

    四、根据探究式活动编排新课的顺序

 

    新课的进行顺序不必拘泥于教材的编排顺序,应根据学生实际,围绕让学生易上手、易理解、易掌握的思想和活动的设计来安排,做到融知识、能力、实践于探究活动过程之中。

 

    例如,在探究经纬线、经纬度、经纬网时,就可采用先整体后部分的方法。首先让学生看经纬网地图,接触经纬网定位法,然后由学生绘制经纬网图,再总结归纳什么是经纬线及有何特征,经纬度的排列规律。这样的编排顺序或许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并运用知识。

 

    五、让探究活动延伸到学生生活中去

 

    每位学生都会在好的活动开展过程中发现许多千奇百怪的问题,无论学生提出怎样的问题,也无论问题是否与本课知识有关,都是学生积极思维的表现,应给予鼓励,因为学习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问题,只是课上无法解决太多的问题,而只能解决主要问题,更多的问题有待课后让学生自己去搜集、整理、分析相关资料信息来解决。如前所述:唐山为何地震?我们这里会地震吗?等一系列问题都可留给学生课后探究。让学生学会学习,这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

 

    总之,探究式学习法对学生的发展作用巨大,实施半学期以来,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新的理念下,方法还需不断地创新,同时方法是开放的,只要每位地理教师转变观念,精心设计、组织、安排每一节课、每一个活动,我们相信学生的地理能力一定会逐步提高。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地理课改教学面临的几个问题    下一篇: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从生活中学习地理
推荐资讯